一顧。打聽訊息也是一流的,誰跟誰有仇、誰對誰有恩,又誰誰是同鄉。當初選來伺候太子妃,就是因為他們足夠伺候人又不夠壞。
這些人,擱到宮外,混個小康沒問題,誰叫偏偏當了太監!
做了太監就是這樣,放到明朝吧,你還能有三寶太監作偶像,努力爭取個流芳百世,擱清朝呢,為杜絕九千歲的出現,對太監打壓得厲害,只好在個人前程上努力一把了。
況且,崔太監他,確實不是個好鳥!
吳明理最後發現:“他還幫過乾東頭所當差的何二貴!一定是奸細!”
奸細你個頭!那一天崔大首領剛剛敲了個兩百兩的紅包,心情正好,看到個小太監被掌嘴,順嘴說了句好話而已。
太子妃只能安慰自己:至少,以他們的智商,想給我惹大麻煩都難啊!
——————————————————————————————————————————
知道了胤礽的新一項行事安排,淑嘉再糾結也得認了,胤礽做得沒錯。她現在只是自己心裡跟自己過不去罷了。
胤裡那裡,卻愁上了,第五日上,胤礽來抱怨來了,帶著一點兒為人父的驕傲,又有一點望子成龍的期盼:“弘晰還好,師傅們說比誰都不次,叫我為難提弘暘。”
弘暘小朋友的遭遇,告訴大家一個深刻的道理:讀書是個體力活。
弘暘身體不好,開蒙得稍晚,與弟弟一起讀,就其智力發育水平來說,完全能夠應付。但就其生理、心理素質來說,略有不足。
天天早起,倒也不算什麼,只要生物鐘調過來了,晚上早睡一點也就行了。問題是接下來的繁重功課,讀個書,一句一百二十遍。讀完半頁書,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再寫字兒,一寫一百二十遍,小細胳膊都抬不起來了。
師傅們也不敢隨意給他減了功課,因為這是康熙傳授的不二法門。只好去請示胤礽,胤礽既有些擔心,還很惱火。他不滿意,非常地不滿意。這哪像他的兒子啊?!!
又問:“弘晰呢?”
這個好回答,聰明還算好學,身體還好,比起他哥哥,老師們更願意要這樣一個學生。這個答應讓胤礽好過了一點兒,最後道:“叫弘暘與弘晰學一樣的,他是人家哥哥,比兄弟大上好幾歲,身子弱,騎射許他松著點兒,書卻不能省!身子弱,腦子也弱麼?”
死也不能丟臉。這是原則。男人奇怪的堅持。
師傅們大氣不敢出,得,有您這一句話就行。
在弘暘眼裡,跟弟弟一起上學,功課還一樣,已經略有不好了。上了幾天課,他也知道了,大約在六歲左右,適齡的皇家兒童都要打申請讀書了。這其中,皇子是有規定了,最遲六歲,直接收進來。宗室近支,可以打申請,皇帝高興了,就許你來。
至於皇孫,由於一直沒有規定(新朝代就這個毛病,許多事情要事到臨頭才想起來還沒規定可以照著執行),而他是頭一個,身體不好,所以沒有打申請,也就是說,因為他身體不好,間接導致他爹沒打申請,他爺爺也沒想起來規定皇孫該如何入學。
接著,論學習呢,他與弘晰進度倒是一樣。然而作為哥哥,居然不比弟弟強,小小男子漢心裡開始彆扭了。論起騎射呢,他一長兄,居然也跟弟弟一樣,他居然跟他弟弟還長得一樣高!
身體上是比不了了,讀書上就要越發刻苦,這樣才不枉為人兄!底子差,越用功越拖累身體,天知道這小小孩子哪裡來的這狠勁兒,非要比兄弟強一點才甘心。
遇到這種事情,如果淑嘉是親生母親,還能勸一勸,但是她畢竟隔了一層,不能讓庶子‘不上進’。只好看著胤礽犯愁,然後下令給弘暘的乳母、保姆,命其注意弘暘的飲食,每日按點,要求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