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孔,防止德軍的火焰噴射器噴射出的凝固汽油劑直接透過射擊孔射入射擊位造成不利影響,而泥沙之類的估計就是用於緊急撲滅火苗所留。
地下層是蘇軍防守的根基所在,不因其他,就因為地下層算得上是最安全的,因而在地下層,蘇聯人經過加固之後主要用於堆放食物、彈藥、槍械等補給,有條件的還會佈置電話、無線電臺甚至是小型的醫護所,而且蘇聯人喜歡在地下層開闢一個緊急出口,時間足夠的話,他們甚至會開挖地道,以地下交通的方式聯絡到其他防禦建築。多個防禦點之間形成互聯互通。
看完地下層和底層大廳,眾人又跟著來到了二樓,因為連線樓層之間的樓梯是被蘇軍給拆除掉了的,樓梯之類的東西在真實戰爭中並不中用,留著這些可以方便上下樓的樓梯。一旦底樓被攻陷,倒是利用敵軍仰攻上樓了,所以蘇軍將拆掉的樓梯間改為了一個較為寬敞的通道,利用人工製作的梯子上下樓,而在樓上還放了滑輪組。平時透過滑輪和繩索拉運一些物資上樓去,眾人上樓去也都是透過攀登蘇軍工兵制作的木梯。
二樓的防禦佈置基本與下面一層相差不大,地板上用了很厚的木板與碎石進行敷設,就像是尋常人家裝修房屋一樣,只不過裝修是用水泥、河沙、地板磚等追求美觀實用,而蘇聯人用碎石塊、泥沙和木板鋪砌,顯然就不是為了裝飾好看。而是為了防止碎片殺傷,尤其是當二樓建築不幸遭受到了敵軍直瞄火炮攻擊之下,穿入二樓空間爆炸的炮彈碎片不至於擊穿樓層傷害到樓下或樓上的人員,當然如此敷設也可以有效防止彈片或彈頭在碰撞堅硬牆壁之後形成二次彈射。…;
當然二樓是狙擊手、重機槍手等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會有裝備反坦克火箭彈的射手參與防守。因為二樓的所有防禦空間都是經過很精心清理的,地上基本不會有什麼厚厚的灰塵和建築碎片等,畢竟火箭彈發射之時,射手身後是需要預留出一定空間且必須保證清潔乾淨的,否則高速噴流出來的尾焰與氣流會引起巨大的煙塵,若是有碎小石塊。還容易在氣流的衝擊作用下飛濺起來誤傷戰友,而也正是因為這樣,每一個房間裡都可以看到蘇聯人預留的水桶。這些密封的水桶裡盛放的水一來可以供士兵們引用補充體能消耗過大所造成的水分流失,二來可以在火箭彈發射之前灑一些在地面上,以免氣流引起塵浪影響到其他人的射擊視線。
三樓上的佈置也就基本像是二樓的翻版了,不同之處當然也有,作為“制高點”,三樓上明顯觀察孔要多了一些。而且由於蘇聯很多時候都需要在德軍的狂轟濫炸下堅守相當長的時間,作為頂樓。三樓的防禦工事上就可以看得出有不少的加固支撐木樁,很容易獲得的木材雖然比不上鋼筋但也有一定的支撐作用,再用由木材所製成的木框盛放一些磚石碎塊,結合充滿泥沙的沙袋,蘇聯人狠狠的將周圍緊固得非常耐炮擊、耐轟炸,普通的機關炮、火箭彈、輕重機槍掃射等,根本就無法洞穿多層防護結構的工事,而蘇軍士兵卻可以居高往下的從容射擊。
結束對銀行大樓的參觀後,哈奇科夫有帶著隊伍往前西走,也就是越發往納粹德軍的方向一步步靠近,當然巴拉紹夫的西城區裡,戰爭的痕跡就越來越多越來越慘烈不堪了,當初德軍最先攻入的地方就是西城區,這裡發生過多次的蘇德雙方激戰,反覆的爭奪、反覆的空襲與炮擊,讓西城區能夠矗立的人工建築都沒了多少,大多數的樓房都基本趴下成了一堆堆人工小山,而也就是這些貌似不起眼的“建築垃圾山”,蘇軍也佈置了很精妙的防禦工事,充分利用各種現有的條件,像被打殘報廢的德軍坦克,炮塔、履帶等都被充分利用來修築工事。
所以在西城區的城市防禦工事中,蘇聯人更多的是以廢墟、溝壕等為主,輔以大量的交通壕,構成了地表的防禦體系,而這樣縱深不大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