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可稱姜尚、呂望、呂尚、太公望,後世尊稱姜太公,一說河南衛輝人,一說山東日照人。您可能要問,怎麼又是姜又是呂的,他到底姓什麼?這個問題需要解釋一下。

現在的姓和氏是一碼事,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是不一樣的。姓為“女生”,產自母系社會,後來進入父系社會產生了氏,氏為姓的支系,即所謂“姓為氏本,氏自姓出”。例如姜子牙的祖先是炎帝后代,姓姜,後來被封到了呂地,便開始姓呂,這裡姜就是姓,呂就是氏,呂是姜的分支。

姜子牙的先祖是伯夷,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時被封到了呂地(今河南南陽),因此得呂氏。後來家道中落,當傳到姜子牙的時候,已淪為了貧民。為了維持生計,姜子牙年輕的時候曾在朝歌做過屠夫賣過肉,曾在孟津開過酒店賣過酒,生活很是艱辛。但是姜子牙人窮志不短,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胸懷大志,始終不忘記學習,一有空閒便鑽研天文地理、軍事兵法,研究治國安邦之道、留心天下大事,期望有朝一日“英雄有用武之地”。

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姜子牙的那一日終究是來了,只是來得晚了點,因為他已經年過古稀了。

相傳姜子牙曾投奔過紂王,但發現紂王是個暴君,不理朝政、荒淫無恥,姜子牙很失望,就離開了朝歌。後來聽說西伯姬昌仁政愛民,將周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受到人民的擁戴,姜子牙就有意投奔,便跑到了周國領地內的渭水之濱垂釣,等待時機。當然,你一個在河邊釣魚的老頭怎麼會引人注意呢?姜子牙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將魚鉤弄直,不掛魚餌,懸於河面三尺之上,坐在河邊像模像樣地釣起魚來,一邊坐著一邊還不停地自言自語“願者上鉤,願者上鉤……”相傳有個樵夫(小說中的武吉)見到了他,就提醒他這樣是一輩子也釣不到魚的,結果姜子牙說:“非魚爾,在乎王侯”。之後太公釣魚這件事就傳到了姬昌耳朵裡,於是姬昌先派個士兵去看看情況,結果受到了姜子牙的冷落。姬昌意識到這是個賢才,便改派個當官的去請,結果也受到了冷落。最後姬昌齋戒沐浴、親自去請,二人不期而遇、一拍即合……

以上只是一個版本,還有其他。

話說某日姬昌要出獵(剛從羑里出來),按照習慣先算了一卦,結果是“飛龍在天”,姬昌大喜,對眾人說所得為“霸王之輔”。之後,大隊人馬出獵至渭水北岸,遇到了姜子牙在河邊釣魚,直鉤、無餌、鉤距河面三尺,還不停說願者上鉤。姬昌感到此人奇特,便上去與之攀談,結果發現姜子牙學識淵博,通曉時勢,很有見地。於是姬昌便向他請教治國興邦的方法,姜子牙就提出了三常學說,即“君以舉賢為常,官以任賢為常,士以敬賢為常。”這話說到了姬昌的心坎上,使得姬昌興奮異常,於是說道“我先君太公(指古公亶父)曾經說過:‘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說的應該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很久了。”於是姜子牙被稱為“太公望”。之後二人同車而歸,姜子牙被尊為太師。

姜子牙到底是在姬昌入獄前遇到的姬昌還是在出獄後遇到的,很難考證,但按照科學年表推斷,姜子牙投奔姬昌這一年應為公元前1056年,此時,姬昌五十六歲,姜子牙七十二歲。七十二歲應該去養老了,但姜子牙的事業卻剛剛起步。

周國從古公亶父開始興起,季歷時將疆域擴大,到姬昌時已經比較強盛。姜子牙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繼續進行了改進。他實行農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租稅、八家各分私田百畝、大小官吏皆有分地並可由子孫承襲等制度,促進了生產的發展,經過一年的努力為周國滅商打下了牢固的經濟基礎。同時,姜子牙支援姬昌恭順紂王的策略,以麻痺紂王;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兼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