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的吹著一管玉簫,四下寂靜無聲,唯有這風兒相伴,淇奧,淇奧,君知否?
我為君痴,君為誰狂
《天龍八部》可能是金庸筆下失意女子最多的一部著作,而在這部小說裡,有一對師姐妹的愛情最讓人心生感慨。誰的愛情能長久,誰又能把那些恨意延續了幾十年之久呢?可是,糾糾纏纏那麼多年,最後卻是一聲悲憤:不是她,不是她。
不是天山童姥,也不是李秋水,卻是一個從未有任何事蹟,只最後出現在李秋水嘴裡的另一個女子,自己的小妹子。可憐童姥和李秋水同為逍遙派的弟子,為了得到同門師兄弟無崖子的青眼,彼此憎恨幾十年,最後才發現恨錯了物件。所謂天意弄人,莫過於此。
逍遙派的武功基本上是走陰柔的路子,天山童姥的造詣應該說比較高的,可是她卻因為師妹李秋水的嫉妒,令她在二十六歲那年練功的時候走火入魔,從此身高只有一個*歲女孩的樣子,天山童姥的名字因此而來。但再想一下,這個童姥,是否也有“同老”的意思呢?不過,這個“同老”並非是和自己的愛人同老,而是和自己的仇人同老。書中寫的童姥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練功不慎被自己的下屬所逮住,而那時,她其實已經是個九十多歲的老人了。
九十多歲的老人還要在愛啊恨啊上面糾纏,似乎總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據說這一段並非金庸自己的本意,而是由好友倪匡續寫的,倪匡是一位科幻小說家,因此所以當然也就忽略不計,此中的時空變化。不過這位姥姥的所作所為倒真像個任性的孩子,看她和虛竹在一起,強迫虛竹學武功,吃葷破戒的那一段,忍不住讓人笑出聲來。
虛竹是佛家弟子,雖然無崖子在傳授他武功的時候,已經化去了他本身所有的一些淺淺的佛家內功,但多年來和尚的生活讓他清心寡慾。按金庸小說裡的說法,佛法是可以化去戾氣的,因此,無崖子選的這個徒弟倒真的是一名福將,適合把逍遙派的武功發揚廣大。逍遙派的內功心法應該是小無相功,這又暗合了一些佛理在其中,看段譽所習的凌波微步,便能想象到其中行雲流水般的招式,該是越隨意越好。虛竹似乎也不是什麼特別聰明之人,不緊不慢的學來,倒也紮實。
無崖子其他弟子學的東西,那就五花八門了,不過,當這些奇門異術集中在一個男子的身上,這男子必然更加的引人注意。金庸小說裡似乎只寫了兩個這樣的男子,一個無崖子,一個黃藥師,兩個都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武功高強,純為人中之傑。黃藥師心戀亡妻,性格怪癖,無人喜歡,也就算了。無崖子一生被人追著愛,卻也未得到幸福,此中緣由,誰也無法說清了。
再來看另一個女子李秋水吧,她這一生又如何呢?依舊沒有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愛情,儘管,曾經和那個負心人一起生活過,並有了一個女兒。從書中來看,在那個石像雕刻完工之前,他們的婚姻應該還算幸福,但是石像完成之後,無崖子對那個石像產生眷念,每每凝神注目。李秋水只當那個石像是依照自己的模樣而塑,哪裡明白其實不是,她當時為了一個石像而吃醋,以至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用紅杏出牆來懲戒自己的男人,當然是越做越錯,她和無崖子的一段緣分,也因此而告終。不過有些奇怪的是,無崖子在最後讓虛竹用畫像來找李秋水的時候,還以為畫像裡的人是李秋水,希望她看在舊情分上,教自己的徒弟一些武功。只是不知不覺中,又把畫像裡的人畫成了李秋水的小妹子,應該說,他對李秋水,也還是心存一些情分的,否則的話,都是同門,又為何不找童姥呢?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李秋水的名字應該來自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而湖底石洞裡神仙姐姐的玉像,在見過無數美貌女子的段譽眼中,又是如何的吸引人,以至於他在見到王語嫣的時候,驚為天人,死皮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