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載:“舊校長曹雲祥氏向外交部提出辭職,外交部已派嚴鶴齡氏暫代清華學校校長職。嚴氏於今日到校。清華學校系根據美國庚子賠款而設立。故向隸外交部。主其事者均外交系中人,官派與洋派兼而有之,曾不知教育為何事,學術為何事也。陳寅恪先生嘗雲禍中國最大者有二事,一為袁世凱之北洋練兵,二為派送留美官費生。”(見《清華園日記 西行日記》(增補本),浦江清著,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出版。)由浦的日記可見,早期的清華學校屢換校長,主要是教育系統的學者與外交系統官僚鬥爭的結果,至於浦氏隨後在日記中說“今曹氏為研究院教授學生所攻擊,又因帳目糊塗”之“帳目”問題,到是次要的。
【57】胡守為《學識、品格、生活情趣——陳寅恪先生往事雜憶》,載《歷史大觀園》,1988年第5期。
【58】王永興《陳寅恪》,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79年8期。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註釋:(5)
【59】陳封雄《史學界緬懷一代宗師陳寅恪——參加紀念先叔陳寅恪國際學術討論會的感想》,載《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6月21日。
【60、61】陳封雄《卌載都成斷腸史——憶寅恪叔二三事》,載《戰地》,1980年5期。
【62】陳封雄《史學界緬懷一代宗師陳寅恪——參加紀念先叔陳寅恪國際學術討論會的感想》,載《人民日報》(海外版),1988年6月21日。筆記門類數目,陳封雄誤記為二十二,今據季羨林原文改之。(見《從學習筆記本看陳寅恪先生的治學範圍和途徑》,載《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年出版。)
【6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載《陳寅恪集?金明館叢稿二編》,陳美延編,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出版。
【64】黃延復《文史大師──陳寅恪》,載《人物》,1983年4期。
【65】陳封懷《“怪”教授》,載《人物》,1983年4期。
【67、69、70】俞大維《懷念陳寅恪先生》,載臺北《中央日報》副刊,1970年3月31日。
【68】《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增訂本),蔣天樞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
【71、78、80、83】《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載《陳寅恪集?詩集》,陳美延編,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出版。
【74】吳宓《王國維在頤和園投河自盡之詳情》,載《順天時報》,1927年6月6日。轉引自《吳宓日記》,第三冊,吳學昭整理註釋,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出版。另參見《王靜安先生年譜》,趙萬里編,載《國學論叢》,第一卷,第三號,1928年4月。
【75】《王觀堂先生輓聯》,載《陳寅恪詩集》,陳美延、陳流求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76】《王靜安先生年譜》,趙萬里編,載《國學論叢》,第一卷,第三號,1928年4月。
【77】《挽王靜安先生》,載《陳寅恪詩集》,陳美延、陳流求編,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79】關於王國維為何自沉昆明湖之說法,最具特色者應是商承祚認為王國維妻妾有外遇,王氏不願受辱而一死了之說。此說由於為尊者諱之故,罕有見於文字者。羅振玉之孫羅繼祖主編《王國維之死》一書,所引商承祚之說語焉不詳,只有“中不可道”一句,羅繼祖理解為親戚之間的矛盾,似不符合商氏本意。常任俠1940年1月12日記載:“晨,商錫永(南按:即商承祚)來,留其在舍午餐,雜談男女瑣事,商雲王靜安以婦有外遇,故憤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