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戰而屈人之兵。”
因此一個要西北軍命的人物出場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中原大戰7
這個蔣介石的功臣人物就是張鍅,他受命蔣介石,並以河南省主席、第二十路軍總指揮的身份,前往聯軍陣營,其目的就是瓦解馮玉祥的西北軍。可以說張鍅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是他在中原大戰中,絕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說到張芳其人有些來頭,此人有五十多歲,是辛亥革命元老,曾被受過北洋略威上將軍的頭銜。其部都是收編的河南刀客和綠林好漢,被人戲稱為中原老賊頭。此人出身官宦家庭,自幼桀驁不馴。他上過陝西陸軍小學,並在保定陸軍學堂炮課畢業。
1908年,張鍅參加同盟會,繼而參加了陝西新軍。民國以後被任命為師長,出任陝南鎮守使。作為西北軍老人,他參與了為蔣介石策反韓復蕖的活動,自此和西北軍分道揚鑣。這次他作為第二十路軍總指揮,前往孫殿英部展開分化攻勢。
說來好笑,馮玉祥探知張鍅到孫殿英部後,立即電令把張鍅就地槍決。蔣介石得知此情況,便給孫殿英發報,並要求10萬大洋贖回。馮玉祥再電,給20萬大洋速速槍決。兩邊相互抬價,一時水漲船高,張鍅的腦袋居然漲到60萬大洋,簡直是一場鬧劇。
終究蔣介石錢多,最後保住了張鍅的腦袋。而張鍅在西北軍中呼風喚雨,大展手段、左右騰挪。並利用他在西北軍的人脈,到後來拉攏了像吉鴻昌等西北軍將領等各路人馬數十萬人投蔣,馮玉祥一敗塗地,有張鍅一半的功勞,以至後來張鍅的二十路軍竟然膨脹到八個師之眾。
事後張鍅向友人描述當時的情景說:“蔣讓邵子力勸我說:戰事膠著不能解決,實為國家之患,地方人民深受其害,你縱然不放一槍,馮玉祥也不會饒恕你,公益私心,你都應該盡力。本著辛亥革命之精神,為國家效力。”
張鍅接說:“我當時向蔣提出要求,準備大宗款項、武器彈藥並由我自己分配。變更戰略,從豫西、豫南入手瓦解敵軍,蔣介石都答應了。我說:閻錫山、馮玉祥各有懷抱,勢孤則暫時相顧,力充則互相爭長,二人這種貌合神離、各懷疑心的結合也絕不能持久。現在如果能把馮雲祥外圍的雜牌軍收編,馮玉祥的主力自然瓦解,蔣介石採納了我的建議,因此我的所需條件一概滿足,為我的成功瓦解敵軍創造了條件。”
張鍅為瓦解敵軍上下騰挪、、奔走吶喊、收效巨大,可以說以一人之力扭轉了戰局。他先在平漢線瓦解西北軍,然後又到豫西收編雜牌軍,併為日後西北軍撤往山西的路上埋下了釘子,對於張鍅的功績,後來蔣軍集團專門為他出過一本書歌頌他。
而蔣介石則高度稱讚他說:“全戰役中,以一身冒萬險,出入敵壘、遊說百端。並命使四出,招致逆軍將領,渙散逆軍之心,使其內潰,而國軍仍得力趁便,趁虛直入嫣。”蔣介石這個評價一點也不過分,西北軍很多將領都是在張鍅的遊說下倒戈的,其他雜牌軍也都是在他的策動下,紛紛改變旗號。對於不肯投誠的反蔣軍各部,蔣軍則以重兵圍殲。蔣介石的“銀彈、肉彈”攻勢把反蔣聯軍的軍心搞散了,幾十萬大軍成為烏合之眾。
而晉軍集團的石友三部的變數尤為明顯,當時他被任命為山東省主席,可是晉軍佔領濟南後,閻錫山儼然凌駕他之上,今天放個縣長,明天提拔個警備司令,和石友三這個山東主席一點關係也沒有,再加上補給時斷時有,石友三氣的停戰不前、開始觀望。下一步石友三再次投蔣,起到了多骨米牌的效應,為反蔣聯軍的快速崩潰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八月初,蔣介石集中主力部隊,首先向濟南發動總攻。蔣介石任命劉峙為津浦線方面總指揮,以陳調元、夏鬥寅、馬鴻逵部為中路,以蔣光鼎、蔡廷鍇等部為右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