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疲憊,還是見了這位軍情部的鄧副部長,鄧翔隨即將一份文書交給了郝政。
郝政看過之後,皺眉,抬起頭來道:“倭人同時也去了金陵?他們去金陵做什麼?”
“殿下,看來這倭人似乎想要攙和進來。”
郝政冷笑道:“他們能攙和什麼,看來你是想多了。”
鄧翔卻是搖頭,鄭重其事地道:“這卻是未必,倭人自革新之後,暗中積攢實力,以朝鮮和河北等地為腹地,大肆傾銷,他們鍛造的刀劍,還有火器,雖及不上諒山,卻也還算是精良,除此之外,倭人尚武,最善隱忍,就如咱們諒山,有丁口數千萬,可是徵募兵馬五十萬,已是到了極限。可是倭人不同,如今他們到處造船,開拓貿易,其中也有不少兵船,他們丁口只怕在一千五百萬之數,雖不及諒山一半,可是徵募兵源百萬,卻未必不可行。倭人人多地少,野心昭昭,自從革新之後,更有窺測大陸之心,此番他們若是藉機與朝廷互助為名,藉此派兵助陣,只怕……對咱們並沒有好處。”
“殿下,軍情部認為,必須慎重看待此事,否則一旦事情到了最壞的地步,悔之不及。”
郝政眯起眼,道:“那麼你的意思是什麼?”
“立即招降沐家,條件可以寬鬆一些,沐家希望依舊世鎮雲南,暫時也沒有什麼不妥,諒山軍主力必須儘速與天策將軍在韶關會合,儘速北上,一舉拿下金陵,以防夜長夢多。”
郝政手搭著案子,沉吟片刻才道:“好,就這麼辦。”(未完待續……)
第八百二十三章:忠義牌坊
金陵之上,陰霾重重。
緊張的氣氛已經蔓延開。
各部告急,南方各府縣亦是告急。
朱高燧一大清早就往徐太后那兒問安去了。徐太后的病已經加重,連續幾日臥榻不起,而越是此時此刻,朱高燧更覺得這位太后的重要。
亂賊已經拿下了兩廣,情勢聚變,朝廷此前擁有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這仗當然是要打下去,可是到底怎麼打,朱高燧卻有點舉棋不定了。
某種程度來說,失去了賴俊,讓朱高燧陡然無人可用,這是他的窘境,所以眼下能依仗的,反而是那些靖難功臣了。
如張輔、徐景明,還有朱勇,乃至於如今備受冷落的丘福。
除了這些人尚還能領兵,其他人連考慮都不可能。
這就是朱高燧最鬱悶的地方,也是明軍最大的弊病,這些年來,明軍內部,山頭林立,調遣一般的人,根本就壓不住這些倨傲無比的老丘八,唯一能調遣的,也只剩下這幾家人了,其他人縱是韓信再生,天縱奇才,一旦拜為將帥,只怕連兵都帶不住,還談什麼行軍佈陣。
朱高燧到了現在才看清了事實,他陡然覺得,永樂留給自己的盛世景象,也只是個景象罷了,裡頭有不少都是爛攤子,就比如這些靖難功臣。
而偏生這些靖難功臣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絕大多數人只服兩個人,一個是朱高燧的爹朱棣,如今朱棣卻是死了。另一個便是徐達。
沒錯,朱棣在北平的兵。幾乎都是徐達帶出來的,當年朱棣封燕王駐北平。徐達則奉命節制邊鎮軍馬,對大漠採取高壓勢態,也是駐紮於北平,徐達與朱棣既是翁婿,又是師徒,不但朱棣是徐達調教,北平的這些靖難功臣也大多是徐達的門下走狗,武臣和文臣差不多,都講究飲水思源。誰是誰那邊出身的,是哪個山頭,都得梳理好,不能亂,一亂,那便是不義了。
朱高燧於是愈發明白徐太后的重要,徐太后不只是太后,更是徐達之女,她代表的是徐家。從某種程度來說,也代表著軍中各個山頭的力量。
原來打來打去還是那麼些個人。
從開國功臣延續下來的靖難功臣,如今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