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典的漫天黃土、白毛巾老漢、羊群的畫面,還是要專門的跑一趟才行。
他們趕到土屯的時候,村裡大多數人家的煙囪里正往外冒著陣陣炊煙,冬天農閒的早飯向來是要晚一些。
王大寶是村支書,據說已經幹了快三十年了,很和藹的一個老頭。吳迪他們找到他的時候,正端了一碗麵湯,蹲在自家院子裡啃饅頭。
聽說吳迪居然是從王林峰那裡找來的,王支書熱情的不得了,非讓他家老太婆給三人衝一碗雞蛋茶不可。用他的話說,這碗茶不喝,啥子都別談!
“四系扁壺?那是什麼東西?”
不出吳迪的預料,王大寶果然不記得曾經有過這麼一件東西,但是給王林峰送過東西他倒是記得很清楚。
吳迪將扁壺拿給他,老爺子一眼就給認了出來,
“對,就是這個東西,這名字我忘了,長的樣子我還是記得。沒錯,我當年送給他的就是這個!這還是一個在我們這兒插隊的知青送給我的呢!是誰啊?你別急,讓我想想,這三十多年了,實在是……”
吳迪一直觀察著他的表情,應該不是他,如果是他,他當年根本就不會把這個扁壺送人。但是這老爺子到底能不能想起來究竟是誰送給他的,可就關鍵了,雖然回去也能查詢當年的檔案,看看有誰在那個年代在這一帶插隊,但是那種混亂時期,誰又敢保證資料一定會是齊全的?而且在這一帶插隊的知青不是少數,找起來會找死人的!
“想不起來,時間太長了。當時村裡陸陸續續來了一百多個知青,那個人應該是最早一批的,和王林峰他們正好錯開了……你等等,他好像姓劉,劉……沒錯,叫劉什麼來著……這樣吧,我帶你們去村頭老小家,我記得他家住的那個知青,好像和這個劉什麼關係不錯。”
劉?吳迪心中一動,會不會是那個劉立人的後人呢?如果是,說不定還真能找著那件東西!
一圈子查詢下來,吳迪得到了一個讓他們哭笑不得的資訊。劉什麼的名字倒是被一群老頭老太太集思廣益的想了起來,一個很響亮但是也讓人無從找起的名字,劉建軍,在那個年代,叫這個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問到他是哪裡人時,幾個老頭老太太都快打起來了,因為他們的意見共分為三派,有說是京城的,有說是東北的,還有一個說是滬城的!
京城的和東北的還靠點譜,發音差不多,這滬城的口音你都聽不出來?這不純粹是在瞎搗亂嗎?
還好,那個一開始找到的王家老小記得他家住的那個知青叫做張慶明,是魯省L城人,今年應該是六十五歲左右,和那個什麼劉建軍關係很不錯,如果找到他,說不定就能找到劉建軍。
吳迪第一時間將資訊反饋給了師父,等他們馬不停蹄的趕到L城的時候,手上已經拿到了有關張慶明的資料。六十歲以上叫這個名字的一共有十三個,分佈在L城一市六縣,其中農村戶口的有四個。
“五哥,已經找到八個了,還沒有訊息,如果剩下的這個再不是,是不是就找不到了?當年他們落實政策回城,怎麼樣也應該是城鎮戶口吧?要萬一是那個剛剛去世的,我們可就倒黴了……”
在L城奔波了四天的狸貓看了面無表情的吳迪一眼,根據名字找人本就像是大海里撈針,能找到八個,還要感謝那些年政策不開放,人員流動少。如果是現在,估計找死也找不著幾個。
“接著找吧,當年知青回城,有很多解決不了工作,回老家的也不少。我的運氣一向不錯,不會是剛剛去世的那個,一定!”
“劉建軍?怎麼會不記得?家在蒙省鹿城什麼旗來著,但他是漢民,搞探礦的,當年我們關係好的不得了。他先回的城,我晚了幾年,中間我們還透過信,有他的地址,我給你們找找看!”
吳迪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