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7部分

於找到了一個最完美出兵朝鮮的藉口——朝鮮違背兄弟之國的約定!

由於滿清出兵已經是必然,朝鮮民意也要與滿清血戰來洗刷屈辱。仁祖大王只能硬著頭皮,命令朝鮮境內的八個道,整軍備戰,預防清廷出兵的可能。但是,朝鮮君臣也沒有什麼靠譜的良策,更找不到軍事指揮能力傑出的名將,只能一再向朝鮮軍民一再講儒家大道理、華夷之辨之類的。

而崇禎九年十一月,清廷偽帝皇太極祭天祝文,歷數朝鮮君臣“招降納叛”、“拒絕軍援”、“反抗大清”等諸般行徑,準備動員滿蒙漢八旗軍十萬征伐朝鮮。

雖然朝鮮民意高漲,但是仁祖國王為首的君臣,卻是把擊敗清廷入侵的希望,賭在大明的援軍身上。

為此,仁祖迅速的派出使者前往皮島,而且,朝鮮為了修補與大明之間的關係,更是令軍民,運輸了3萬石糧食,供應給皮島東江鎮。

外交策略,急驟的轉變,這也是朝鮮別無選擇了!

滿清雲集十萬大軍,對於朝鮮來說,這就是一場滅國之戰。不願意屈服兇蠻的清廷,朝鮮自然只能更努力抱明廷大腿。

十餘日後。

朝鮮宮廷的宦官彙報:“大王,上國使者鄭芝豹來了!”

仁祖喜形於色道:“快快有請。。。。。。。”(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一七一章 朝鮮佈局(二)

鄭芝豹會見朝鮮君臣時,朝鮮仁宗簡直像是找到主心骨一般,道:“韃虜兇殘,一再陳兵威脅朝鮮。我小國雖軍民不屈,然仍不足以抵禦韃虜強橫。。。。。。”

鄭芝豹笑道:“大王勿要驚慌,如朝鮮遇清兵入侵,大明斷然不會袖手旁觀!”

朝鮮仁祖國王興奮道:“上國準備發兵多少?”

鄭芝豹自不會說,大明朝廷根本沒有將注意力放在朝鮮。

關心朝鮮大局的,僅僅是皇上和國師爺兩位。動用的錢財,也非戶部賬上錢財,而是國資委額外的呼叫了100萬兩的特別軍費。

不過,這筆軍費主要是用於救援東江鎮,給皮島輸送物資。至於支援朝鮮嘛——準備賣點軍火給朝鮮,順便派遣一些軍官作為軍事顧問,指揮朝鮮軍人作戰。

朝鮮作為大明最親近的藩屬國,兩百多年養成了軍事、外交嚴重依賴大明的慣性。像抗倭援朝戰役一般,初期朝鮮有30萬軍民,日本調動的兵力不過是20多萬。但是,朝鮮打的一塌糊塗,幾乎全境淪喪,直到明廷派遣了4萬多的精銳部隊入朝鮮,並由大明的將領指揮朝鮮人作戰。作為僕從國的朝鮮,才找到了自己在戰場上正確的位置,併發揮出一定的作用。

不過,朝鮮宣宗的非法繼位者——光海君篡權的時期,一概抹黑明軍的作用,將朝鮮驅逐日軍的功勞竊據自己所有。

就拿朝鮮唯一拿得出手的水師將領李舜臣來說。倭亂不久便被下獄。直到朝鮮水師覆滅,明軍水師陳璘、鄧子龍等人來到朝鮮時,才點名要要用李舜臣,由李舜臣參與組建中朝聯合艦隊,李舜臣這才獲得平反,從牢中被放了出來。聯合艦隊完全是由明軍指揮,杜絕朝鮮的君臣瞎指揮。才奠定了歷次海戰輝煌大捷。自始至終,李舜臣與光海君無從屬關係,但是光海君居然也將李舜臣的功勞竊據。提出李舜臣是在他的領導下,配合明軍作戰,獲得了海戰大捷。

仁祖上位後。才開始否定光海君,撥亂反正。

“陸途遙遠,所以只能從海上運兵數千人。其中有300多名火銃是皇家新軍,曾經參與在北直隸驅逐阿濟格十萬大軍的作戰任務。。。。。。。”鄭芝豹強調道。

“皇家新軍?”仁祖顯然有點茫然,對於大明的大部分傳統的軍隊,他都是比較清楚的。但是,從未聽說過皇家新軍這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