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章 燒製瓷器,沒有失敗的官窯瓷!

進入到博物館中參觀。

除了承擔保護文物的職責外,這座博物館同樣也會製作陶藝。

博物館每隔兩個月會燒製一批瓷器,一次開八窯,每窯放320件上了釉的絕好坯子。

今天,正是開窯的日子。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和幾個燒製瓷器的手藝人在外面忐忑的等待著,除了這些人外,航州瓷器協會的副會長丁武也來到了現場。

“不知道今天能出幾件成品。”

“能出十件就算謝天謝地了。”

“完美的官窯瓷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燒出來的機率太低了。”

“這次連孫茂海大師都親自來燒,肯定有不少成品的。”

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第一個燒窯被匠人開啟。

此時此刻高溫早就已經停止,瓷器也冷卻完畢。

門一開啟,只見燒窯內的架子上,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一件一件深青色的瓷器,這些瓷器表面釉色明亮,泛著微光,一看就是不可多得好東西。

大家立刻興奮起來。

接著,匠人們把瓷器一件一件取出。

為首兩個人細細打量著這些瓷器。這二人一個是博物館的燒製官窯瓷的大師孫茂海,一個是航州瓷器協會的副會長丁武。

每一件瓷器,都會先經過這兩個人的手,然後再由其他匠人過目。

接連十幾件,兩個人都是看一眼就遞給了後面。

每一件官窯瓷,都或多或少有些瑕疵。

有的釉色不明顯,有的是瓷器身上有一個部位沒有上到釉,還有的燒製過程中形狀發生變化,還有些顏色不太對。

這些瓷器,如果只是用來做平常的使用,那完全沒問題,甚至是手藝很高的藝術品。

但是,這些瓷器是南宋官窯瓷。

南宋官窯瓷,出品必定是精品,因為只有精品才能出現在世人的眼中。

在南宋的時候,修內司官窯為皇室燒製好瓷器,這些官窯瓷只能皇家使用,民間不得使用。

即便是燒製失敗的殘次品,也不會流落民間,而是全部毀掉。

修內司官窯有一個坑,叫做“窯坑”,裡面全是砸碎的殘次品,後來被考古學家發掘,這些瓷器都成了寶貝。

史書中也記載著相關的知識。

正是因為如此,後世凡是得到一件南宋官窯瓷的成品,那必定是價值連城的極品寶貝。

這個傳統,南宋官窯瓷博物館也在遵守,南宋官窯瓷協會更是如此。

沒有失敗的南宋官窯瓷。

只有成功的南宋官窯瓷,和一堆破碎的官窯瓷瓦片。

匠人們緊張的看著孫茂海和丁武。

就在這個時候,瓷器協會的副會長丁武忽然驚呼一聲:

“呦,這件不錯,胎薄釉厚,整天圓潤,顏色深青,通體釉色鋪滿,沒有一點瑕疵。”

“孫師傅,你這手藝厲害啊,這一窯就出了一件。”

聽到丁武的話,孫茂海也是神色一喜,連忙看了過去。

對於一個多年專心於燒製南宋官窯瓷的手藝人來說,能燒製成一件完美的官窯瓷,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這種瓷器太難燒製出來了,規矩多,要求多,稍有不慎就是廢品。

孫茂海接過這個花口壺,仔細的觀摩著。

“這花口壺確實成了,而且屬於難得一見的佳品。”

“已經符合展覽的標準,過段時間舉辦的航州瓷器文化節,這壺也能亮個相。”

孫茂海滿意的笑了起來。

周圍頓時響起一片鼓掌聲。

“不愧是孫大師,這麼快就出了一件佳品!”

“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