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十八路諸候同盟,但卻聯合徐州刺史陶謙、北海相孔融、太山太守應劭、九江太守服虔、經學泰斗鄭玄,公然對抗董卓,在中牟連連與李催郭汜開戰,只是兵力差距太大,援軍遙遠,為所敗。後董卓死去,朱儁對李傕、郭氾不咎既往。而李、郭二人也採納太尉周忠與尚書賈詡的建議,以獻帝的名義,徵召朱儁入朝,在朝中先後擔任了太僕、太尉、大司農等等重大官職。加上朱儁為人性格剛烈,忠義漢室,善通兵法,故為朝中所敬服。
只要能在朱儁這裡開啟突破口,讓他在立場上站在自己這一邊,然後利用他在朝中的影響力和人脈關係,加上自己對馬日蟬的救命之恩,讓他在獻帝耳根左右磨軟,借送回傳國玉璽的莫大功勞,一舉迎天子下江南。然後再解決好追兵問題,此事還是大有可為。
弘農城位於關中地帶,地處要衝,連線洛陽長安等重要樞扭,加上城高厚實,道路四道八達,確實相當繁華。如若不是黃巾起義,加上連年戰亂,弘農城的建設會更加富麗堂皇。
張浪和十來個精銳的鷹衛行走大街上,在冷清街道上顯的格外醒目。
偶爾兩三個百姓行人路過,臉上則有些驚異,飛快的瞟了張浪這幫人一眼,接著又低頭匆忙離去。
這時街道轉彎口忽然冒出一票人馬,兩三十個強壯結實的衛兵,身穿統一米黃軍服,個個偑刀帶劍,氣勢膘悍,個個有股消肅殺氣,可見身手不凡。走在這幫人中間前面的是三旬左右的中年人,個子不高,身材矮小,不滿五尺,而且嘴腮尖尖,鼻偃齒露,三角眼,留著八字鬍,長像十分猥瑣。偏卻一身錦衣綢袍,華麗高貴,穿在他身上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極像個守財奴。只是偶爾間,那小小的雙眼,會露出極為智慧的眼神,告訴別人他的不平凡。看情況,他是這般人帶頭者。
此時他正低頭走路,神狀若有所思,好像在想什麼事情般。
雖然眼前這人給自己的第一感覺不太好,但張浪心中卻不敢小視他。他長像實在是不讓人恭維,但那精明的雙眼,代表著他極富有心計,功於城府。這樣的眼神,自己可是見多了。遠的不說,單說曹那對小眼,一開一合間,精光四射,深不見底,自己可是記憶頗深。
兩方人馬相隔不過三十步距離。借張浪放慢腳步時機,一鷹衛搶先到張浪身邊,低聲進言道:“主公,前面的是來自益州使者張松張永年。傳聞此人正為其主劉璋如何平定漢中而四處奔走,而且聽說極有可能是想和主公連手,借江東人馬,壓制劉表,讓其全力對付張魯。”
張浪眉頭一翹,臉色古怪絕倫。當聽到張松的時候,第一件浮到腦裡的事便是張永年反難楊修,路荊州獻巴蜀四十一州圖,為劉備後來平定蜀中,三分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張松這個傢伙不簡單啊。如果不是劉備做事託托拉拉,說什麼仁義道德,又和劉璋是同宗兄弟什麼,結果讓密謀事情外瀉,弄的他滿門抄斬,要不然相信張松也會有大掌拳腳的好機會。
張浪有些奇怪問道:“他是張松?難道他不知道我與劉表結盟嗎?”
那鷹衛恭敬道:“此人正是張松,他曾揚言主公和劉表翻臉是早晚事情,而且說話間特別自信。”
張浪點了點頭,又抬頭望向張松,自然間停下腳步。後面眾鷹衛也同一時間停下。
張松的神色看起來不太好,陰沉著臉,只顧自己低頭走路,嘴裡不時念念有詞,神色一片憤然。
張浪末言先笑,拱手行禮,爽朗聲響起道:“永年兄,真是幸會,幸會啊。”
張松好似吃了一驚,猛的從沉思中醒來,止住腳步,抬頭望去,一對小眼迷惑的打量張浪。
張浪神色自如,裂嘴笑呵呵道:“永年兄,如此行色匆匆,是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