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講究的是敬天道去人慾,講究的是天道人倫,講究的是禮教大防。而三娘倡導的心學則與理學剛好相反,它更加尊重人性和客官實際,從知行合一中導人入天道正理,更加講究儒學應該是格物致知,學以致用。
自從三娘在山東路孔氏支援下,開始倡導這個學派以來,有許多儒生都成了這個學派的支持者,在三娘看來儒學並非一無是處,相反的心學學派更加適合現在的王朝,儒生更加應該重視格物致知和學以致用。同時,三娘在她的心學學派中又加上了復古的意味,強調儒生當恢復君子六藝,要學習漢朝儒生那般,詩與劍同行,君子除了知書達理之外,還應該武御兼修,就好似漢朝的儒生一般,一邊仗劍平天下,一邊耕讀治國家。三娘心目中完美的儒生道德和行為,便是漢朝儒生那般,詩與劍皆在手,而不是宋明以後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三娘這個學派興起之後,世人成為泰山學派,山東路內文人文官多是此學派之人,透過用這些人更換掉現在各地的貪官汙吏,三娘自信可將泰山學派傳播得更廣,以此來達到休整儒學的目的,從而在今後能讓漢人復興起來。
是以山東路內儒學文官,講究的都是學以致用,格物致知,他們不但學習詩經,也學耕種水利,也學自然科學,達到知行合一,以此來治國理政,而不似宋朝其他地方官吏那般,只講究權術、御人和如何曲媚獻上、坑害百姓,也不似後世宋明官吏那般,只知禮道,而不知兵謀戰略。更不似後來明清,重農抑商,貶武崇文。
開封的詔令一道道的下達,山東路數千已經在各個官吏位置上磨練過的文官們分赴各地,或接人知州,或接人知縣,或接任學官,開始接掌各地政局。而不服的地方文官卻無力反抗,一來三娘是以朝廷抗金大義出發,佔據了法理制高點,二來現在大宋的地方官就沒有乾淨的,貪贓枉法的極多,一查一個準,三來地方官吏手中那點可憐的兵權又能做什麼呢?須知北宋末年的地方軍力極弱,否則也不會出現幾百個賊寇佔據一個山頭,地方官府就束手無策的局面。
是以在北伐開始後的幾個月時間內,三娘更換了天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官吏,正如三娘所說,天下可能什麼人都缺,就是不會缺做官的人。
而做替三娘這件事的人,三娘選擇了婁敏中和黃文炳兩個。便在北伐之後的旬月之後,黃文炳從山西林沖麾下被召回開封來,同時回到開封的還有宿元景與李綱。
三娘先見到的是李綱,宿元景與李綱自白帝城出發,走水路北上,而黃文炳則是因為太原戰事耽誤了些時候。李綱見了宿元景後,看了三孃親筆的書信,宿元景又在一旁剖析得明白,加上李綱此人重國更重於君,於是很快便答允宿元景回朝為官。
到了開封后,宿元景引李綱先到三娘太師府見三娘,入得太師府時,這裡原本是蔡太師府邸,只見這裡沒了蔡太師府時的浮華奢靡,往來都是行事匆匆的各級官吏,整個大宋朝大小軍政事務皆從這裡發出政令,往來的官吏皆是繁忙無比,看起來就是一派欣欣向榮之色。
李綱看了後嘆道:“昔年蔡太師府中,驕奢淫逸,往來官吏皆是錢財重禮,酒色財氣,如今卻是務實求真,軍政繁忙的景象,真是氣象一新啊。”宿元景笑道:“這便是扈太師與蔡太師不同之處,她是真正為天下在做事。”
入到府內,三娘辦公的靜止堂內,李綱見到了三娘,此前雖與三娘有過數面之緣,但都是行色匆匆而過,如今再見時,只見三娘一身烏帽狩服,明眸善睞,目光柔中帶剛,署理政務時氣派雍容,屬下官吏皆恭恭敬敬。
宿元景與李綱在一旁等了一會兒,只見三娘剛剛分派了婁敏中等人幾件差事後,婁敏中等人告退而去,三娘這才起身來迎接李綱與宿元景。
兩人與三娘見了後,三娘命人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