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6部分

道:“回稟陛下,那種師中連日來猛攻潼關,但金將完顏婁室領三萬金軍固守,難以突破,加之潼關最近連日大雪,更難寸進。”現下已經是入冬時節,潼關連日大雪,讓攻打潼關的大宋西軍進攻更難,是以短期內指望不上西軍了。

欽宗心裡涼了半截,看來大宋一直倚重的精銳西軍指望不上了,這個時候欽宗開始有些後悔,年初時為何要把西軍調走。孫傅又道:“山東路藩鎮軍馬三萬到了東昏縣駐紮,雖然離京城百里,但金軍四十萬,她那裡只有三萬軍馬,即便來救,只恐也是力有不逮。”

欽宗連忙追問一句:“聽聞她在山東那裡帶甲十餘萬,可否教她增派軍馬前來勤王?”孫傅道:“這旨意倒是可以下,只是一來一去只怕也要一個月的時光,也不知能否等那麼久。”欽宗煩躁的說道:“不管那許多了,下旨,教那女宣撫使增派十萬軍馬前來勤王。”

欽宗這個時候又開始後悔了,要是當初就讓山東路藩鎮領軍來救,何以到了這個地步?但轉念一想,這女賊還是靠不住,要是她領十餘萬大軍到了開封,行當年董卓之事,大宋不亡也是亡了的。

何慄又道:“康王日前倒是有訊息來到,說他到了磁州,只因磁州那裡宗澤勸說他,是以康王便留在了磁州,並未前去議和。”欽宗皺眉道:“老九他為何不遵旨前去議和?”

孫傅道:“陛下明鑑,臣等商議過了,宗澤也來了奏表,其上說的明白,此趟金人毫無議和誠意,各地反抗金人的義軍也越來越多,即便能開議和,金人也一定會要割讓河北等更多土地,各地軍民百姓必然也不會奉詔,是以倒不如教康王在河北那裡,收攏義軍並各部軍馬,前來勤王更好。”

何慄也勸了,只因兩人是主戰派,一開始就不贊同議和,是以這個時候都是勸欽宗的。最後欽宗被說服,當下便封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命他們盡起河北兵馬赴京勤王。

孫傅又道:“那郭仙人前些日子傷了仙體,說要將養數日,又看了黃道時辰,言後天方可登壇施法。”欽宗煩躁不安起來,問道:“禁軍可能守住這一兩日?”何慄、孫傅兩個對望一眼,均是為難道:“只恐力有不逮。”

只因朝廷下旨趕走了山東路軍馬,禁軍數萬軍馬見失了外援,加上朝廷又篤信郭京的神兵,導致禁軍最近士氣低落,是以何慄、孫傅兩個都沒有把握這禁軍能否守住開封兩日。長期以來,朝廷朝令夕改,戰和不定,從勤王軍馬被勒令不準上京,到三娘軍馬被下旨驅離,宋廷的威信已經在百姓軍民心中降低到了最低點,沒有戰心是很正常的事。

欽宗最後也怕了,又說道:“既然如此,那遷都如何?南門沒有金軍營地,命禁軍護著鑾駕並宗室從南門走,南下遷都南京如何?”

雖然何慄、孫傅兩人軍事上沒有才幹,但好歹常識還是懂一點的,當下兩個都吃了一驚,一起勸道:“陛下切莫此刻生出這個念頭,南門雖無金軍駐守,但金軍皆是騎軍,我禁軍多是步軍,鑾駕、宗室南下,動靜必大,若是被金軍察覺,半道遣騎軍來追殺,我等步軍是無論如何也跑不過金人騎軍的。在野外失了堅城固守,我等禁軍便不是金人敵手啊。”

欽宗為之氣沮,心頭又暗想道:“或許蔡京、上皇那裡早議遷都,也不是什麼壞事。”但現在後悔已經晚了,說起北宋的滅亡來,究其原因,其實都是宋廷自己犯了太多的錯誤,這些錯誤累加在一起,結果便是無可挽回。從聯金滅遼開始,再到收納金國叛將,再到戰和不定,再到遣散勤王軍馬,再到放棄黃河天險抗擊金軍,宋廷便一錯再錯,到了眼下便是窮途末路了。說到底,北宋是被兩任昏庸皇帝聯手作死的,他們作死的根由卻是他們兩人都是藝術家而非稱職的皇帝,藝術家通常都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於是下面大臣兩派鬥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