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內傳出句句大道真言,
“天地初開之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生靈亦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
很小聲,但不知為什麼傳的極遠。小妖們坐於一旁,恭恭敬敬的聽著,不敢發出一聲聲響。大家靜靜的聆聽這天籟之音。期間不時有人手舞足蹈,有人搖頭晃腦,又有人撓頭磕地,眾生之態,不一而足。其他生靈雖然靈智未開,但在朦朧之中聽到這些箴言,精神為之一震,彷彿著魔似地翻來覆去,他們知是有大機緣,有助於開啟靈智。周圍一些有靈性的樹,嘩嘩的拍打著樹葉,像是表達喜悅一般。遠處不時有一兩聲獸吼,馬上又沉寂了下去,但是卻向這裡飛奔而來。
諸多小妖沉浸在太乙的大道真言中,如此過了一萬年,太乙每次講道一百年,一千年講道一次。
鎮元子每次講道,前六次講的都是由凡入仙之道,為鍊金丹,修元嬰的道法。對妖族修士而言,破丹成嬰,有兩種選擇,一為成本體形狀嬰兒,可增強自身天賦;另一為道體形狀嬰兒,可增強對天道的感應。再三次講天仙之道,講如何凝練法力達到天仙巔峰,又如何感悟一絲天道,進階太乙真仙。後一千年,講金仙之道。至於大羅金仙之道,講了別人也聽不懂。
太乙真仙只要機緣巧合之下,感悟到一絲法則之力,就可能進階金仙,雖然他們自己也許莫名其妙。金仙要做到觀天之道,但他們的修為決定了他們無法領悟高深的大道法則,金仙只要五行或風雷等元素法則入門,隨時能參悟就是金仙巔峰。而進階太乙金仙及大羅金仙,需要能調動法則之力。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金仙只要“觀”,大羅金仙要做到“執”。
如今,量劫剛過不久,先天靈氣充沛,這些小妖的資質頗高,比起後世那些三五百年化形,千年左右成仙的天才,這些小妖那就是天賦異稟,天才中的天才。但是,天賦異稟,也就意味著成長週期緩慢。
鴻儒講道,什麼是鴻儒大道?這是前世的儒家思想以及禮儀,還有可以修道的部分組成。將這些講出來,有可能獲得更多功德,還可以獲得眾生的願力,這可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如此講解,《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樂經》;《論語》、《孝經》,;《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孟子》,《十三經注疏》。《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