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不群立身在小院中,站了個三盤樁,此樁為華山練功行功之根基,華山弟子入門必練。
以此樁功配合華山派相應的補藥,方能有奇效。
嶽不群如今也是每日勤練不輟,一日練半個時辰,而後才開始練習劍法。
只是今日的嶽不群站了半個時辰後,卻沒有習練劍法,而是繼續定立在原地。
抬頭仰望,那是一片晴空浩瀚。
但他聽到的還有半個京城的百姓居行之聲。
養吾浩然之氣,居浮生紅塵心,得正爽靈,幽精明智,全於胎光,玄黃宇宙不自辯,身入滄溟意不滅。
此乃養吾劍法之總綱第一段。
乃嶽不群修行根本之一。
此刻,在第九次的洗精伐髓後,氣血已然徹底沁入腦海,滋潤大腦,使腦子更為靈光,各種思緒紛至沓來,過往之所見一一浮在心頭,嶽不群彷彿都體悟到了宗門最早之年的陽神,陰神,元神之事。
華山最初為全真一脈合於華山陳摶一脈,以及諸多北派丹鼎道門,才有所成,但最終以鼎盛之年的全真一脈執掌華山。
不過,各家雖有歧義,但終究以丹鼎派自居,修行也多以丹鼎派各類典籍為憑。
雖然現今不再是華山道門,改稱華山劍派,但根子仍在那裡,諸多典籍乃前人所留,後輩子孫再不孝也不敢遺棄了。
所以這都被近來翻閱華山藏書閣的嶽不群看了個小半。
之所以只有小半,只因藏書實在太多了,即使嶽不群讀上一年,怕是都看不完。
而且嶽不群也無法一天時間都浸淫其中,他還有門派事務要處理,諸多武功要修習,否則恐都有退步的可能。
因前人影響,華山至今的武學雖起於華山,但有藏著道經奧理。
不過,這些武學最終都脫不離一事,那就是強壯己身,與人搏殺。
若不能與人搏殺的武功還能叫武功嗎?
是以,劍氣二宗需並行,而非分道揚鑣。
嶽不群的真意此刻已經透發而出,隨著磅礴的氣血蘊生而出的勁力支撐起嶽不群的武道真意,使之竟然開始影響周邊的空氣。
空氣在真意與勁力的振盪下,呈現一種奇妙的現象。
一張看不清的透明虛影顯在他頭頂上。
不過這道虛影離嶽不群僅有一尺,其無相無形,不知為何物,只輕飄飄地懸在嶽不群的頭頂上。
大約一刻後。
嶽不群長出一口氣。
吐了一道白氣,白氣匹練若罡,刺出丈許,抵入圍牆,才堪堪止住。
而他頭頂的虛影也隨之漸漸渙散,直至消失無蹤。
嶽不群收起樁功,起身於小院中踱步起來。
走到小院中的庖廚,拿起自己早就熬練好的人參老母雞湯,也不管這湯如何的滾燙,一口飲盡,帶著已經熟爛無骨的老母雞和人參一同吞入肚腹。
丹鼎派有分內丹外丹,但一般都是內外皆修,外丹輔內丹,內丹助練外丹。
而為了練好內丹,便得好生進補,精深練武。
只可惜前人所留,多隻是道門典籍,道經道理,並未將這些煉丹之法全部傳下。
不過,前人既然可走的路,他嶽不群不可能走不上。
沒有規定說,前人一定強於今人,今人一定就弱於古人。
而且嶽不群對自己還是頗有信心的。
這條路他定能走通。
口嚼人參老母雞,嶽不群方才耗去的氣血補了些許回來,但不夠。
往後嶽不群還得如此常練常學,最後練出自己的真功,如此才可算是真正抵達血功大宗師之境。
一般的血功大宗師都是在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