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他算是文閣首輔的“人”,所以他雖然因“年輕氣盛”,戰功赫赫,不得任用前線,但諫議卻常被採納。
畢竟諸公也不過要爭權奪利,並非要砸了“飯碗”,孰是孰非,大事小事還是拎得清的。
只不過南征北伐,內有叛亂,天災人禍一股腦來,使得朝廷分身乏術,才得費這麼多時間去平定內外。
越明年,嶽不群二十五歲,成婚。
楊嫦君不能再等他了,他也不能再拖著了。
而且楊嫦君陪他這麼多年,從無逾矩,一心一意都在他身,為他操持家事。
若不娶,當真不是人。
大婚當日,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各方人物皆被請來。
畢竟是最為年輕的血功大宗師,更是最年輕的督將,還有子爵爵位,戰功赫赫,功勳卓著,且是如今權侵朝野的文閣首輔黨羽,自然備受關注,都得給面子。
而且最為重要的還是,嶽不群年輕。
若是按照現下的趨勢,他們必得仰其鼻息。
又兩年。
嶽不群二十七歲。
生一子。
嶽不群的血功更加精深,精神魂魄更為強橫,諸般武功提煉唯一,真功更勝從前。
如今,萬劍都不是他的對手。
又一年。
嶽不群二十八。
南夷被平定,諸番寨主投誠朝廷。
後一年,嶽不群二十九。
各府內亂一一平定。
東南倭賊被打退。
再一年,嶽不群三十歲。
野蠻人議和,這一次,嶽不群去了,是由文閣首輔為他爭取來的,也算是安撫他,另外給他再提些功績,然後進入朝堂,乃至是文閣。
而嶽不群前往議和時,京城局勢再度大變。
上將軍聯手禁軍總教頭為皇帝清君側,迫使太后幽禁,領皇帝聖旨,將文閣首輔下獄。
後又一旨將文閣首輔貶去嶺南……
文閣首輔的一應黨羽或倒戈,或被貶,如同之前的小皇帝的屬下一般,一一瓦解。
唯有嶽不群無事。
甚至還給了嶽不群封官,得大將軍之職,並給與兵部侍郎之職。
但虎符未給,即使領了大將軍之職,嶽不群也只能領取俸祿,無法統兵。
而談判也是異乎尋常的順利。
野蠻人希望與大啟通商,開邊市,他們願意以好馬好牛交換鹽鐵茶葉等物資。
嶽不群雖然心繫京城局勢,但因自身主導這場議和大事,知曉前線更重要,所以沒有意氣用事,將一應條件逐條理清,說明白,關鍵時刻還以自身武力威懾敵人。
最後談的一個最大程度上有利於大啟的議和條件。
一切談妥後,嶽不群便回了京城。
又三年。
嶽不群三十三歲。
吳王叛亂,其為先帝大皇子,也就是嶽不群上一世的新帝。
皇帝拜上將軍為大都督元帥,征討。
同年,上將軍領十萬禁軍擁大皇子為帝。
天下再次大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