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
除此外,還有這縣治當中的賊匪,嶽不群也不客氣,知道了所在,就單槍匹馬剿了山寨。
他這也是收錢辦事啊。
收了縣令的錢財,為縣令解決“心腹大患”(本地縣令常言山匪為心腹大患)。
做好這些,嶽不群便回了小村子,繼續耕田種地,討這幾個銅板的生活。
而縣令被人打死的訊息也很快傳遍整個縣治。
同時傳開的自然還有縣令做的那些不法勾當。
只是人們只震驚於縣令身亡,半點也不驚詫縣令做的這些混賬事。
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嶽不群不是江湖嫩雛,自然是清楚其中緣故,所以他沒啥氣餒。
該怎麼做事就怎麼做事。
而在這麼個偏僻鄉里,江湖似乎離他越來越遠了。
江湖中的各種訊息可不會傳到這片只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的土地上。
所以,嶽不群在夏末,就聽到了一則訊息。
皇帝死了。
當今皇帝,繼位才三年,年號定了個永豐,然後在永豐三年的六月二十六駕崩。
同時傳來的還有新帝登基的訊息,新帝年號還未定,按大興祖制,新帝的年號得在年尾選定,年初施行,否則與先帝的年號同時使用對民間著實不妙。
新帝是先帝的胞弟。
因先帝年輕,才十三,未有子嗣,所以才請了先帝的胞弟繼位。
那麼如此一來,就有一個問題了。
其生母,當今太后還在世,所以新帝是要尊太后為太皇太后,還是太后呢?
答案不得而知。
嶽不群只思考了一下,便繼續泡茶喝茶。
茶是粗製的,村長給他的,想請他教自己的孫子武功。
村長的孫子年已十三,與嶽不群同齡。
只可惜村長看不出嶽不群的實際年齡,否則這“拜師茶”他可能就喝不到了。
嶽不群對收徒倒沒有多少抵制心理。
不過是教份本領,又不是收令狐靈衝那等可做衣缽傳人的弟子。
十三歲的老徒弟教起來是麻煩,幸好這小子識字,否則嶽不群還得當起教書先生,著實不划算,他只收了教授武功的價,沒收識文斷字的束脩(xiu)。
老徒弟叫鐘鼎,一個頗有飯量的名字。
嶽不群先教他習練大啟的氣血武道,先把體魄養好,待得體魄養成,便教授內功,如此便可事半功倍。
之後再傳授各路拳腳劍法。
身為嶽不群的徒弟,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十八般武藝可都不能缺了。
不能做到獨擅勝場,也得做個多面手。
而嶽不群教授徒弟才三個月。
皇帝又駕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