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是開墾成了。
但只開了三畝地。
全種了稻穀。
這個村子所在的地方在這個國家偏南方氣候,稻穀一般都有兩季。
只是此地土地不大好,種出的稻穀不甚飽滿,量也不是很多。
夏日炎炎。
正是夏稻成熟的時候,嶽不群的高大身軀在整片農田中行走都是極為顯眼。
可人們對他卻是見怪不怪,畢竟如果身邊經常有老虎,且跟貓一樣,誰都不會對其感到一點的驚奇。
辛苦勞作一日,坐田埂與村民老漢閒聊幾句。
他們皆在嘆氣。
嶽不群也知曉他們嘆氣的緣故,只因縣衙發了官文,還派了捕快下達鄉間,朝廷增加田稅,從今起,田稅十取三。
農民們跟嶽不群說起老黃曆,昔年開國時,田稅僅為二十取一,但後來卻在漸漸增加。
慢慢的,變成十取一,十取二,直至今年十取三。
這可了不得了,要把他們往傾家蕩產上逼啊。
而且若是今年收成不好,這稅也不減,反而還不能低於一個數,這也就使得許多農民無奈出賣土地,甚至是賣兒賣女……
這種事嶽不群也見多了,在大明有發生,在大寰有出現,大啟也沒有斷絕。
但嶽不群卻不會因此覺得見怪不怪。
明明就是朝廷的問題,憑什麼要怪罪到百姓身上。
“我得去討個說法。”嶽不群如此想著。
然後第二日,有關於縣衙貪贓枉法,欺壓百姓,魚肉鄉里,亂行稅制禍害民眾的訊息就傳遍了整個縣治。
而且嶽不群還清楚,百姓們是不會輕易做出殺官舉動,除非逼得無路可走,更不會鬧事,此時此刻也沒有到這份上。
所以在查清縣令的種種惡行後,嶽不群一不做二不休,便在一個夜裡將縣令的腦袋摘了去。
還留書一份。
“桃花縣縣令劉興義收我三百兩紋銀,不辦事,著實該殺,黑虎寨劉黑虎書。”
這黑虎寨也是嶽不群對縣令劉興義殺心多多的因由。
他最不喜攔路的劫匪山賊,身為知縣,卻與山匪通姦分贓,著實可恨。
所以嶽不群摘縣令的腦袋就更不客氣了。
摘了縣令腦袋後,嶽不群還取了縣令的所有髒款,把這些髒款零碎的部分一一分出去給那些飢貧的人家,而銀票,五十兩以上的銀錠子都不好分出去,他也就將這些錢銀收好,改日去銀號兌成零碎小錢,再分出去。
至於珠寶字畫,嶽不群也都收起,可以拿到當鋪去換成銀子。
以嶽不群的眼力,稍稍算了一下賬,這縣令貪了足足萬兩銀子。
他才來這家縣衙兩年……
這等本事,嶽不群是自嘆弗如。
而且這傢伙還有一個本事,養寇自重,上接下斂。
何意?
就是將桃花縣一代的山匪賊寇不盡數打死,反而與之串通,讓山匪去擾亂本地治安,然後讓各地鄉長村長寫下請調令,之後就拿著寫了鄉長、村長、縣中豪紳的名字的請願交付上級,請來團練兵馬,出兵剿匪的款項,然後再對著縣裡百姓收取剿匪義錢,而這些錢財都給誰?縣令拿了大頭,八成,餘下一成給山裡的賊匪,餘下一成則拿來安撫縣裡豪紳,不讓他們氣惱的將他舉報了。
當然,縣裡豪紳的錢是得退的,否則豪紳們不得著急上火?
至於賊匪剿嗎?剿。
雷聲大雨點小,最後抓幾個小嘍囉,當眾砍頭,以安民心。
所以嶽不群殺的這個知縣真不冤。
殺好知縣,嶽不群又將縣裡的豪紳家中逛了一遍,有做事不法的,拍碎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