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興陽羨,人獸大戰。 周處先入深山,射死猛獸,除去林中禍害。再入水中,與蛟龍相鬥三日夜,人龍皆沒於水。鄉人以為周處與蛟龍俱死,遂置酒高會,聚飲慶賀。 周處殺死蛟龍回來,見鄉里會飲相慶,方知自己為鄉人所惡,甚於龍虎。於是改其舊惡,洗心革面,遊於吳會,尋找陸機、陸雲兄弟,以求學問。 適逢陸機不在家,只見到陸雲。周處具以實情相告,最後說道:某欲修養操行,惟恐韶華流逝,時不我待,為之已晚,公謂奈何? 陸雲答道: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於世! 於是周處受教,自此磨礪意志,發奮好學,不久文才斐然,有義烈大志,忠於然諾,且能制怒,終為忠臣孝子。 期年之後,州府聞說周處仁智武勇之名,交相徵召。 周處遂仕於東吳,任東觀左丞,遷無難都督。后王渾滅吳,周處隨吳主孫皓降晉,漸遷新平太守。在任安撫戎狄,使羌人歸附,雍人皆為稱讚。 轉任廣漢太守,郡內有歷三十年未決積案,周處評考曲直,皆判決遣返。後應朝廷徵召,遷為御史中丞。在任勇於糾察彈劾,不論寵臣國戚。 梁王司馬肜違法,周處即依律劾之,因此構怨於梁王。朝中有好友勸其與梁王修好,周處卻毫不在意,耿介如故。 閃回結束。周處聞說三胡叛亂,當即出班,自請率軍出征。 晉惠帝見周處請旨出征,不由大喜:準卿所奏。詔命安西將軍夏侯駿為徵西副督,以周處為建威將軍,盧播為振威將軍,前往涇陽,討伐齊萬年。 三將領旨謝恩,辭帝下殿。 孫秀因與周處相善,急忙跟出殿外,追上週處,附耳低言:我兄請命西征,而總督河西諸軍者,乃兄之宿敵梁王司馬肜。我兄若在其帳下聽命,必遭其害;若依小弟計較,賢兄可回殿奏請陛下,以老母在堂,突發病重為由辭之,可避此禍。 周處答道:忠孝之道,不能兩全。梁王乃帝室之胄,焉能因私廢公?既奉國君,當盡臣節,老母允我為將報國,便已見棄於家,使某捐軀報主。惜身保命,非弟之為。 於是到校場點兵,與孫秀相別出京。 周處去後,孫秀告知中書令陳準:周處乃忠臣孝子,請明公曲加衛護。 陳準亦愛周處才能,知梁王必報舊仇,於是急入殿內,表奏天子:陛下明鑑,那夏侯駿和梁王司馬肜,皆為宗室貴戚,並非將帥之才,進不求功名,退不懼見責。周處忠勇果敢,前與梁王構怨,若其深入敵圍,梁王必不救援,定將喪身。 惠帝:誠然如是,但聖旨已下,豈有收回之理? 陳準:臣有兩全之策。請陛下詔令殿中郎將孟觀為建威將軍前鋒,使周處自主其軍,則必能殲敵,成就不世之功。若其不然,司馬肜定借敵兵以殺周處,敗之必也。 惠帝:就依卿奏,著孟觀…… 賈后:陛下且慢,此議不可。 惠帝:卻是為何? 賈后:邊關戰事雖緊,朝中亦需大將衛護。周處勇冠三軍,平定三胡之亂綽綽有餘,手到擒來。孟觀執掌禁衛,豈可輕離朝闕! 惠帝不敢執拗,順口答道:皇后之方甚是。 陳準見此,嗟訝而退。孫秀知道事情不可挽回,只得暗自祈禱,希望周處逢凶化吉。 鏡頭轉換,人馬離京,一路向西,渡過渭河。 夏侯駿率盧播、周處至於河西,與梁王司馬肜合兵一處,商議進兵破賊。 正商議間,探馬來報:稟主帥及先鋒大人,匈奴郝度元率部一萬人馬,圍攻涇陽甚緊;氐羌主力則與偽帝齊萬年屯於梁山,眾達七萬餘人。 梁王聞報,欲害周處,便對夏侯駿道:將軍,某聞兵法有云,擒賊當擒其王,則勢如破竹。未知將軍之意若何? 夏侯駿道:殿下所言是也。可使建威將軍周處為先鋒,引五千精銳直襲梁山,攻敵不備。此乃圍魏救趙之計也,必獲大功。 梁王大喜,加顧周處:不知將軍以為如何? 周處:此乃上計,頗合兵法。但我五千先鋒破敵則可,殲敵為難。殿下可使大軍隨後掩之,若失後援,我軍必敗。某亡身報國不懼,恐遺朝廷之辱也。 夏侯駿:將軍放心,某使盧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