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一集 參合陂下

晉宮大內,奇案紛呈。 晉孝武帝司馬曜即被張貴人因妒殺死,皇太子司馬德宗即位,是為晉安帝。諡號其父為孝武皇帝,廟號烈宗,與孝武定皇后王法慧共葬於隆平陵。 史說晉安帝天生智力殘疾,甚於晉惠帝司馬衷,自然也不會追究父皇之死。 畫外音:後有史家懷疑孝武帝酒後戲言,而被張貴人所弒之說不實,乃系真兇所散佈謠言,但被宮人弒殺應屬無疑。從而暗示孝武帝之死,極可能是司馬道子父子一手策劃。 時有南郡公桓玄,字敬道,小字靈寶,乃大司馬桓溫之子,自負才能,常以雄豪自處,朝廷因其父之故見疑而不重用,年二十三歲,始拜洗馬末職。 嘗往拜訪琅琊王司馬道子,值其酣醉,對桓玄喝道:你父晚年欲作逆賊,究係為何? 桓玄伏地流汗不起,謝罪辭出,自此,切齒痛恨司馬道子,每欲除之。其後出補義興太守,自謂鬱郁不得己志,每臨其父桓溫靈牌長嘆:父為九州伯,兒為五湖長! 於是棄官而去,歸於封國南郡,待時而起。 桓玄辭官歸國,居住南郡治所江陵,復遭荊州刺史王忱處處壓制。 王忱病死,殷仲堪繼任荊州,對桓玄十分敬憚,不敢等閒視之。欲借桓氏家族威望獨霸荊州,因而折節與桓玄深交。而桓玄打算藉助其軍力以謀大業,亦自取悅於殷仲堪。 二人自此沆瀣一氣,狼狽為奸。 晉安帝隆安元年。尚書僕射王國寶、建威將軍王緒亂政,倚仗會稽王司馬道子勢力,圖謀削弱各方鎮。 桓玄遂勸殷仲堪道:王國寶亂政,此其豪傑勤王、建立不世奇功之時,明主豈有意乎? 殷仲堪:有道是單絲不成線,只恐我單憑荊州,力不能及。 桓玄不慌不忙,自懷中取出一封書信,置於案上:王恭舉其青、兗二州之力,復加使君荊襄七郡,尚不足以討伐王國寶乎? 殷仲堪拆書視之,見果是青兗二州刺史親筆,請桓玄勸說自己,共討亂臣二王者。 桓玄:今王恭已決定起兵,其事朝廷皆知。使君便推王恭為盟主,附驥其後,不亦可乎?成則同享富貴,敗亦不過脅從,進退自如。 殷仲堪心意乃決,於是發檄天下,起兵響應王恭。 朝廷聞報大為畏懼,為息三州之亂,故殺王國寶、王緒,以謝天下。王恭本無大志,既出胸中之氣,於是罷兵。 叛亂平息之後,司馬道子雖謂有驚無險,但亦因憂慮王恭及殷仲堪南北聯手威脅朝廷,乃引司馬尚之和司馬休之為心腹,把攬兵權,以制衡各鎮諸侯。 隆安二年,桓玄見殷仲堪非為行大事者,乃欲出仕自為,遂上書天子,請求朝廷詔準自己出任廣州刺史。 奏疏入朝,適逢司馬道子亦不欲其繼續盤踞荊州,於是令其總督交、廣二州軍事,封建威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假節。 桓玄雖受任命,卻不不肯南下就職,留於荊州繼續觀望。 其後未久,司馬道子聽從司馬尚之建議,復又削奪豫州刺史庾楷防地。 庾楷大怒,遂勸王恭再度舉兵。王恭遂復聯結桓玄、殷仲堪,舉兵討伐司馬尚之兄弟,王恭自為盟主。 殷仲堪謂王恭此番必定成功,於是分兵五千給桓玄,使隨前鋒南郡相楊佺期順江南下。 楊、桓二人到湓口,江州刺史王愉逃奔臨川,被桓玄派兵追獲。及後庾楷敗於司馬尚之,前來投奔桓玄,桓玄即於白石大敗朝廷軍。 及後北府兵將領劉牢之倒戈相向,王恭因而敗死;桓玄與楊佺期進至石頭,迫使司馬元顯回防京師,並命丹陽尹王愷守石頭城。 劉牢之率北府軍入援京師,桓玄與楊佺期畏懼,撤回荊洲,由此與朝廷軍對峙。 司馬道子對劉牢之道:不如利誘桓玄和楊佺期,令二人倒戈攻擊殷仲堪,則其盟自散。 於是詔命以桓玄為江州刺史,楊佺期為雍州刺史,而貶殷仲堪為廣州刺史。殷仲堪大怒,命桓玄、楊佺期率兵進攻建康。 桓玄、楊佺期不從,決定接受朝廷任命。於是殷仲堪大懼,開始撤軍。楊佺期部將劉系先行撤退,桓玄遂狼狽西退,直至潯陽追上殷仲堪。 殷仲堪既失荊州刺史,需倚桓玄為援,桓玄亦要藉助殷仲堪兵力,故此再次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