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建康,皇宮之中。
劉劭、劉浚叩頭出血,不斷涕泣求饒。
文帝見二人誠懇悔過,便再次寬宥原諒,訓斥一番了事。
二月,禁軍密探入宮報告:臣等已偵察清楚,是劉劭及劉浚將嚴道育私藏在宮中,故此前番使其逃脫。是否出手緝拿,請旨定奪。
文帝聞報,極其痛心,於是暫將嚴道育之事姑且懸置,決定先行廢黜太子,誅殺劉浚。於是召江湛、徐湛之及王僧綽進宮,商議新任太子人選。
經過激烈討論,文帝欲立建平王劉宏,徐湛之則支援女婿隨王劉誕,江湛支援妹夫南平王劉鑠。君臣意見相左,久不能決。
王僧綽慮及機密可能洩露,勸文帝速作決定。文帝舉棋不定,還至內宮,竟更將此事告訴劉浚生母潘淑妃。
潘淑妃只為愛子心切,便急命人出宮告訴兒子劉浚,令其入宮主動向父皇自承其罪,獻出嚴道育,自可免難。
奈何劉浚不思悔改,急跑入東宮與太子劉劭商議,遂決定發動政變。
二月二十日夜,太子劉劭召蕭斌等人入宮,計劃起兵之事。次日凌晨,便以討伐反賊為由,太子與蕭斌率領東宮禁軍殺進皇宮,並從萬春門殺入文帝禁苑。
當晚文帝正與徐湛之討論太子人選之事,盡將守衛禁軍遣出。
劉劭心腹張超之率眾舉刀入殿,踢開內室之門,上前來砍文帝。劉義隆急舉坐凳自衛,被砍掉五指,痛暈在座;張超之復又一刀,捅入宋文帝腹中。
可憐!文帝大叫一聲而崩,享年僅有四十七歲。
徐湛之在旁已被嚇呆,逃走不迭,同時被叛軍殺害。
次日平明,劉浚正在西州,忽見府中舍人朱法瑜奔來告訴:今臺內叫喚殿下,某聞宮門皆閉,皆傳太子造反,未測禍變所至,殿下宜早為之備。
劉浚早知變故,故作失驚道:公謂今當奈何?
朱法瑜:不如急引部兵,入據石頭城,先行自保,再觀其變。
劉浚因不知大事是否成功,遂徘徊內室,騷擾未知所為。
將軍王慶說道:今宮內有變,未知主上安危,預防之責在於臣子。殿下當投袂赴難,若憑城自守,非臣節也。
劉浚不聽,乃從南門而出,徑向石頭城,部下文武從者千餘人。南平王劉鑠鎮守石頭城,兵士亦有千餘人,二人合兵一處,固城自守。
俄而劉劭遣張超之馳馬而來,召劉浚速速入宮。
劉浚急問張超之:宮變情狀若何?
張超之:皇帝陛下已駕崩矣!
劉浚聽罷大喜,於是急換戎服,便欲乘馬而去。
朱法瑜諫阻:情況不明,殿下實不宜此時入宮。
劉浚不從,上馬即行。
出至中門,王慶又諫:太子反逆,殿下豈宜前去?則若不去討賊,便是附逆。
劉浚喝道:皇太子令我前往,某豈敢不從?敢有復言者斬!
眾將不語,此時方知他便是弒帝同謀。
劉浚既入皇宮,見太子劉劭,勸殺荀赤松等朝廷舊臣。
劉劭允諾,又暗囑部將:你等往殺朝臣之時,亦將潘淑妃殺之,不可令劉浚知曉。
部將領命,急引禁軍去了。半晌之後歸來,回報大事已就。劉劭便故作悲傷,對劉浚謊稱潘淑妃死於亂軍。
不料劉浚毫不悲傷,淡淡說道:此亦臣由來所願,殿下何必介懷。
可憐潘淑妃冒死救子,親子卻悖逆如此,願其早亡!
其後劉浚接受劉劭指令,復殺叔父江夏王劉義恭十二子,然後擁立劉劭繼位為帝。
劉劭即位,便令葬其父文帝劉義隆於長寧陵,上廟號中宗、諡號景帝。又對外宣稱劉義隆是被奸臣徐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