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牲畜不足問題。
太宗覽奏,遂決定出兵討伐吐谷渾。遍選朝中大將,欲拜為西征主帥,左思右想,雖然朝中將星林立,但覺除被譽為“大唐軍神”代國公李靖之外,再無更加合適人選。
但考慮到當時李靖已是六十四歲花甲老人,而且腿腳不便,為此李世民頗費躊躇。
李靖此時雖已致仕,但常在中書及門下省走動,聽聞天子欲徵吐谷渾,便馬上向宰相房玄齡主動請纓:公且轉告陛下,李靖雖然年老,猶比當年廉頗年輕,固堪一行也。
房玄齡將其此言轉奏,太宗大喜意決,並賜李靖靈壽杖一把,以方便其走路。
閃回結束,貞觀九年夏,李靖率六路唐軍至於隴西,尋找吐谷渾軍主力作戰。
任城王李道宗遭遇伏允於庫山,率眾突襲,首先旗開得勝,殺敵千餘。伏允見戰之不利,又重施故伎,放火焚燒草地逃走。
西征唐軍多為騎兵,草地被燒,戰馬無以為食,於是陷入困窘。李靖召集諸將計議對策,眾家總管大將爭論多時,最後皆謂:我十數萬鐵騎至此,若無足夠牧草,遠征極為冒險。不如趁此小勝撤軍,待來年牧草復生,再來征戰不遲。
,!
李靖見侯君集始終不言,便即問道:諸公皆主撤兵,未知將軍之意若何?
侯君集雖然貴為兵部尚書,但卻是李靖親傳兵法武藝,乃為鬼谷門下弟子,故此不敢在掌門師尊面前放肆暢言。
今見師父相問,遂開口答道:末將意見,異於眾人。
李靖:儘管講來,有何妨礙?
侯君集:諸公皆以馬無牧草,其實今當盛夏,牧草豐茂,水分充足,豈得遍燃?且若銜尾急追,伏允再無時間放火,所燒者只是眼前十數里草原而已。況吐谷渾乃遊牧民族,向視牧草為命,我若不追,又豈肯再燒?依某之見,應奮起直追,伏允一鼓可滅。
諸將不服,反駁道:前番段志玄等糧草充足,猶無果而歸,今其狀相同,何謂必勝?
侯君集答:段志玄軍無果而還,是因才及鄯州,胡虜已至城下。蓋當時敵虜兵力未損,各部猶為完實,齊聚一處,部眾皆為伏允所用故也。今其因被任城王一敗之後,各部皆作鼠逃鳥散,兵力不復集中。且其西逃大漠,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我大軍趁此疾趨以進,取之易於拾芥。此時不乘,良機失而不再,後必悔之。
諸將聽罷,皆無言以對。
李靖歡喜讚歎,遂說服諸將,用侯君集策略,追逃逐北,決一死戰。
於是挑選精銳,將部隊分為兩支。一路由自己親與薛萬均、李大亮率領,進擊西北;另一路由愛徒侯君集及任城王李道宗率領,進擊西南。安排已畢,分頭出兵,兼程西追。
先說李靖一路,沿河西走廊北部出發,向西挺進。
部將薩孤吳仁請為先鋒,率五千精騎日夜兼程,便於三日後追及吐谷渾軍,激戰於曼都山,斬殺吐谷渾名王,首獲大勝。
李靖隨後而至,率諸將復戰於牛心堆、赤水源,再次擊敗吐谷渾,俘獲伏允可汗部下心膂之臣慕容孝雋,繳獲雜畜數萬。又在赤海大破吐谷渾天柱三部,收雜畜二十萬。
李大亮俘獲吐谷渾名王二十,雜畜五萬,到達且末西境。
復說侯君集、李道宗西南一路,進至烏海遇敵力戰,一舉擊敗吐谷渾。侯君集施展鬼谷門兵家派絕藝,於馬上生擒名王梁屈蔥。
伏允聞報諸路皆敗,只得施展逃跑神功,狂奔大漠深處。
李靖帳前愛將薛萬均指揮騎兵追擊,按連擊破吐谷渾餘部。軍入沙漠,士卒缺水渴甚,薛萬均乃命刺馬飲血,終至水源之地,脫離險難。
侯君集、李道宗率軍疾行,在荒原行軍兩千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