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以金玉為之。忠臣愛君,必防其漸,若禍亂已成,無所復諫矣。
唐太宗讚道:誠然如此。當商紂王帝辛之時,有南蠻國進象牙之箸,比干引以為憂,便是此理。此後朕若有過,卿亦當諫其始漸。朕見前世帝王拒諫者,多雲業已為之,或雲業已許之,終不為改。如此,欲無危亡,得乎!
來日,太宗詔以太子詹事、鄖國公張亮為洛州都督。
字幕:張亮,鄭州滎陽人,出身貧寒,隋末時參加瓦崗軍,隸屬於徐世積部下。因隨徐世績鎮守黎陽,屢立戰功;終因李密兵敗,乃與徐茂功降唐,被命為鄭州刺史。
後因房玄齡推薦,張亮被秦王召入天策府,擔任車騎將軍。李世民賞識張亮武勇,視為心腹;因張亮在玄武門之變中立功甚巨,更為秦王器重。
唐太宗即位之後,張亮被封為右衛將軍、懷州總管、長平郡公,此後十餘年來歷任要職,直做到太子詹事,此番更受封洛州都督重任。
張亮奉旨就職外任,剛要啟行,潞國公侯君集在家中設宴,與其話別。
唐太宗圖繪二十四位功臣於凌煙閣,鄖國公張亮名列第十六位,潞國公侯君集名列第十七位。侯君集自以為平滅高昌功高蓋世,對此排位不滿,便懷怨望之心,生有異志。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侯君集以言語相激道:賢兄身為二十四功臣之一,卻不能立身朝廷,外派小小洛州,任都督微職,可知是何人在背後相排擠乎?
張亮早知侯君集懷有異志,本來對其懷有戒心,此時酒已半酣,遂順口答道:二十四臣譜序已定,公位列張亮之後;則若有人排擠於某,非公而誰!
侯君集反被張亮所激,攘袂離坐,勃然大怒道:我平高昌,功高蓋世,除恩師以外,有何人能位居我上?你我同門兄弟,某安能排擠賢兄!今皇帝刻薄寡恩,偶因揪我小錯,便轉面無情,嗔如屋大,某鬱郁殊不聊生!公能反乎?若能,弟必隨兄後,願為先鋒!
當日酒散,張亮不敢隱瞞,便將侯君集席間之語密奏天子。
太宗聞而大怒,轉瞬便即平靜如常,因道:卿與君集皆為凌煙閣功臣,此乃酒後狂語,當時又無旁人為證,對我來說乃屬風聞。若因此而將君集下於有司獄吏,其必不服,且死不承認。此事朕已知曉,事未可知,卿且勿言。
張亮聞言再拜,辭別天子出京,上任去訖。太宗於是故作不知,亦待侯君集如故。
是年鄂國公尉遲敬德五十九歲,上表乞骸骨還鄉,要求致仕退休。太宗不許,乃將敬德調回京師長安,命為開府議同三司,許其不必每天上朝,可以五日一參。
侯君集見尉遲恭受此寵遇,自謂秦府舊臣,愈覺天子不公,怨恨愈熾。
適逢太子李承乾屢被父皇苛責,且對四弟魏王李泰溺愛有加,故亦心懷怨望;由是暗地派人聯絡侯君集,求為外援。二人一拍即合,就此結黨。
太宗因分封諸王擔任各州刺史,故在朝中挑選剛直大臣以輔佐眾位親王,使至諸州做長史或司馬,並起監督作用。因權萬紀為人正直,遂命其為齊州長史。
權萬紀到任,見齊王李佑不守法度,多次犯顏勸諫,並斥退齊王寵臣昝君謨、梁猛彪二人。但李佑又立即將之召回,更加寵信。
鏡頭閃回,敘述李佑來歷。
字幕:李佑,字為輔,太宗李世民第五子,生母陰妃。
李佑外祖父陰世師乃隋朝名將,隋煬帝巡遊江都之時,奉命與代王楊侑留守長安。李淵太原起兵後,代王聞知,便命陰世師擒殺李淵所留於長安幼子李智雲,年僅十四歲。
,!
陰世師不但殺害李智雲,又命京兆郡發掘李淵家族五廟墓葬。李淵兵入長安之後,亦以陰世師抗拒義兵為由將其殺害。故此陰氏與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