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大事平定之後,二人地位待遇也確有懸殊。其有不滿情緒是實,並無謀反之心。
裴寂已與劉文靜成仇,必欲除之而甘心,於是趁機進言:論及劉文靜才能謀略,確在眾人之上,臣亦自愧不如。但其生性猜忌陰險,忿不顧難,拔刀斫柱誓殺為臣,醜言怪節已經顯露。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若赦免劉文靜,臣恐必貽後患。
唐高祖對劉文靜本就猜忌,又信裴寂讒言,遂命將劉文靜、劉文起處斬,抄沒家產。
劉文靜臨刑之時,時年五十二歲。因撫膺長嘆: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也!
鏡頭轉換,按下長安,復說南梁被滅,江淮一帶局勢。
早在唐朝初建之時,杜伏威佔據歷陽(今安徽和縣),隋將陳稜據守江都,李子通割據海陵(今江蘇泰州)。沈法興在武德元年攻克毗陵(今江蘇常州)後,亦自稱梁王,建都毗陵,改元延康,設定百官。
杜伏威、李子通、沈法興因近江都,慕其宮殿華麗,位置衝要,皆對其虎視眈眈,垂涎三尺。唐武德二年九月,李子通先下手為強,率軍進攻江都。
陳稜明知不敵,便派遣質子,向沈法興和杜伏威分別求救。
沈法興派子沈綸帶數萬人馬,與杜伏威軍合兵,共同救援江都,其實各懷鬼胎。
兩軍分頭並進,皆向江都而來。杜伏威屯駐清流(今安徽滁縣),沈綸兵馬駐紮揚子(江蘇儀徵),兩軍相距數十里。
李子通聞報大驚,向部下問計。
近臣毛文深獻策:此事不難,無須費我一兵一卒,便可使其兩敗俱傷。主公可招募江南丁壯,偽裝成沈綸兵馬,趁夜偷襲杜伏威兵營。此乃移禍江東,又謂驅虎吞狼之計也。
李子通大喜,便即依策行事。杜伏威半夜遭襲,又見地上所遺盔甲旗幟,不知是計,以為果是沈軍所為,由是怒火中燒,當即派兵攻打沈綸。
兩家大斗一場,各有損折,雖然最後皆知中人離間之計,但兩軍互相之間已生猜疑,誰也不敢單獨進援江都,將後背交給對方。
李子通趁機猛攻江都,陳稜獨力不支,棄城逃奔杜伏威。李子通進駐江都城後,復派兵攻擊沈綸,亦獲大勝。沈綸敗回,杜伏威也將兵馬撤走。
李子通於是便在江都稱帝,定國號為吳,改元明政。
丹陽樂伯通率數萬部眾歸降,被李子通命為左僕射。
杜伏威見江都已歸李子通,恐其發兵來伐,歷陽無險可守,便遣使請求降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唐高祖大喜,便拜杜伏威為淮南安撫大使、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更封楚王,仍使駐守和州。武德三年六月,更以杜伏威為使持節,總管江淮以南諸軍事、揚州刺史、淮南道安撫大使,進封吳王,賜姓李。其謀主副將輔公袥也被授予行臺左僕射,封為舒國公。
鏡頭閃回,由此便說杜伏威生平,及其收緣結果。
字幕:杜伏威,齊郡章丘縣(今濟南章丘)人,祖父杜興,父名杜義。
杜伏威年輕時潦倒失意,貧窮不能自養,常穿壁翻牆偷盜為生,與同郡輔公祏結成生死之交。輔公祏姑家以牧羊為業,便多次偷羊來送給杜伏威,以濟其困。
輔公祏姑母心有怨恨,於是向官府告發己侄與杜伏威結夥偷盜之事。
郡縣追捕緊急,杜伏威與輔公祏逃入長白山(今章丘東北)地區,聚集鄉人為盜,當時杜伏威年僅十六歲而已。
杜伏威十分勇猛,出則居前,入則殿後,很快取得群盜信任,被推為首。為免被隋軍剿滅,杜伏威又未雨綢繆,一邊搶掠為生,一邊努力尋找機會,聯合或吞併附近其他義軍。
時有下邳賊首苗海潮,杜伏威遣輔公祏前往遊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