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根本不是傳說中所說的“傳位於四子”那麼簡單的一句話。從遺詔看,所謂改成“傳位於四皇子”之說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謂康熙喝了雍正獻的參湯而中毒同樣不可能,因為康熙根本不喜歡這東西。由於康熙精通醫學,曾多次說人參宜於南方人,對北方人不合適,所以雍正要做手腳也不會用進參湯這一招。

而隆科多偷改詔書同樣不符合歷史,因為將秘密諭旨放在正大光明匾後的制度,是從雍正才開始的。雍正是年羹堯私生子之說更是無稽之談,因為雍正比年羹堯年齡還大。何況年羹堯和雍正關係不一定很密切,同時作為川陝總督的他不可能鉗制西征的撫遠將軍胤禵。胤禵兵力不多,即便知道京城有變,也不敢輕舉妄動,用不著年羹堯去鉗制。最後,從康熙末年的情況看,雍正可能是最佳皇帝人選。在有實力爭奪儲位的諸皇子中,皇長子胤礽因求皇位過急而遭貶,皇八子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十四子地位雖顯赫,但從種種跡象看並未被康熙定位繼承人。而雍正狡猾無比,與諸兄弟表面關係很好,並得康熙的好感。康熙晚年多次命他代行祭天,表明對他特別信任。另外,在諸多皇孫中,康熙特別喜愛雍正之子弘曆(乾隆),這也是雍正得有力因素。

民間傳說雖然十分荒謬,站不住腳,但歷史學家透過研究,還是把結論分成兩種:一種認為雍正是篡位,另一種則認為雍正是正常繼位。

篡位論者認為,雍正在康熙病逝前後,精心策劃了篡位陰謀。步軍統領隆科多是雍正心腹,在康熙病危昏迷時,雍正在隆科多幫助下偽造了遺詔,變相軟禁皇子,編造七位皇子和隆科多聽到康熙口傳遺詔的重要情節,乘機篡位。

因為證明雍正合法繼位的關鍵問題,是康熙臨終前是否曾召見過皇子和隆科多,並口授傳位遺旨。學者經過對史料對比研究後認為,雍正繼位前後對這一關鍵問題一直沒有明確表述,直到敵對勢力被打壓後才這樣講,所以很可能是編造的。

還有人稱,在清宮秘檔中發現了兩份康熙遺詔,內容不一樣,一份只有漢文,另一份則為滿漢文,說明公佈的遺詔很可能是假的。所以儘管民間所傳“十”改“於”是不可能的,但並不能排除雍正矯詔篡立,因為正史記載有很多破綻。

這派學者認為,康熙晚年並不十分信任胤禛,而最喜歡的是允禵,屢屢委派胤禵以重任,尤其是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實際已認定他為接班人,讓他去西北打仗是為讓他樹立威信。而在年齡上,胤禎也處於劣勢。雍正繼位時已45歲,比同母弟允禵大十歲,因此有人認為康熙不可能選一位年齡過大的皇子接班。

對於康熙非常喜歡胤禎的兒子弘曆(即乾隆),增加了胤禎繼位砝碼的說法,許多人認為這很牽強。因為從檔案記載上看,康熙對皇孫們都非常喜愛,特別是對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和允禵的兒子。何況雍正與隆科多、年羹堯的關係也確實可疑,年的“今日之不負皇上,他日不負王爺”,更是篡位鐵證。另外,雍正即位後殘害兄弟也難於用缺乏寬大之心來解釋。

由此他們推論:正因雍正篡位心裡有鬼,才沒遵循“子隨父葬”的習俗,他把自己的陵墓選在清西陵,而不是康熙陵所在的清東陵。

繼位論者則堅持認為,是康熙欽定的雍正,所以在有臨終傳位之舉。他們認為,康熙臨終前召見了六位年齡在30歲以上的皇子和隆科多等人,下達了傳位給皇四子胤禎的遺命,應該是真實的。康熙病危時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皇帝親自祭祀,這就有了特殊的意味。康熙在召見幾個皇子時,下旨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