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因為敗亦無損,倘若成功,那收益就太大了,何樂而不為呢?只是派誰去襄平遊說?諸葛亮想去,安全嗎?
大概是看懂了是勳神色中的猶豫和擔憂,孔明淡淡一笑:“兩國相爭,不斬來使,而況我今為漢吏,而公孫亦漢臣乎?先生勿憂。”是勳心說得了吧,古往今後,有多少人就被這“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八個字給害死了?亂世梟雄啊,哪有什麼節操,哪管什麼規矩,如今城守孱弱、人心不定,說不定正好斬使以明死戰之志呢!
可是除了諸葛亮,一時又想不起派別的誰人去為好。逄紀當然是不能去的,去則必死,就算自己樂意,他本人也不會答應啊;閻柔還要協助自己統馭三軍,以困公孫模,也脫不開身;田疇恰好不在軍中,被派去遼隧迎接夏侯淵了。至於其他那些廢柴,秦誼、孫汶啥的,是勳根本就不考慮,就他們那張嘴能說些什麼?去了也白去啊。
唉,若賈梁道、孫彥龍等在,吾又何憂於此!只可惜賈衢還在河東監護匈奴呢,孫資自己留在許都照管生意,沒能帶在身邊。
那就只剩下諸葛亮了,諸葛亮的口才是不用說的,倘若說降公孫氏還有一毛錢的可能性,那也只有諸葛亮能夠圓滿達成十分。思來想去,罷了罷了,我再怎麼愛惜這個弟子,也不可能永遠把他籠在身邊,如母雞護雛啊,他願意去歷練歷練,那就派他去吧。
要說人的智力,其實社會生存能力也是一大環節,不信以孔明的智商,公孫氏若起殺心,他便只有乖乖挺脖子挨刀的道理。
當日午後,前線戰罷,公孫模糧草輜重被焚燬大半,兵士死傷、投降的超過三成,餘眾遁上首山,暫無動靜。幽州軍將下山各道全都設砦封死,嚴密守備。隨即是勳即遣諸葛亮為使,前往襄平遊說公孫氏。
好在第二天下午,孔明便安然返回了大營,見到是勳第一句話就是:“公孫度已死矣!”(未完待續。。)
第二十五章、畫蛇添足
公孫度前日清醒,不過迴光返照而已,等到聽聞逄紀並未歸城,而是逐使叛去,當即大叫一聲,仰天便倒,瞬間就沒了氣息。
所以等諸葛亮進得襄平城來,便見家家披麻、人人帶孝——公孫度在遼東那就是土皇帝啊,他死了,公孫康一道諭令下來,老百姓還敢不跟著裝哭嗎?
公孫康身著喪服,就在父親的靈堂上召見了諸葛亮。諸葛亮倒是依足規矩,上香致祭,因為來前並無裝備,便將腰間佩掛的一塊玉璧奉上,以為奠儀。公孫康與其本為敵國,但看這小年輕風儀俊朗,禮法不缺,也不好特意冷面相對。於是把諸葛亮請到外堂,詢其來意。
諸葛亮開口就問,說如今公孫模已被我軍圍困在首山之上,公子可聽說了嗎?公孫康點點頭,說我已經知道了。
昨夜公孫模遁至首山山麓,為是勳率軍趕上,便即遣多名部曲快馬前往襄平報信。因有于禁率騎軍巡弋守備,十個人裡面倒有九個越不過去——但也難免有漏網之魚,只是待得入城稟報公孫康,公孫康再遣人送信回去,便再找不到運氣足夠好的傢伙啦。
故此,襄平和首山之間,資訊單方面隔絕,公孫康始終不清楚城內狀況,所以今日陣前才能由得逄紀演戲。
然而既知公孫模已退至首山,公孫康自然不會不遣人往探訊息,探子不必要走得太近,只需登高而望,午間首山下一場大戰。勝負成敗。也都能瞧得個**不離十了。
諸葛亮見公孫康已知首山被圍之事。那就不必多廢話了,直接提出,襄平已是孤城,守禦力又不足,外無救援,我軍欲攻而克之,易如反掌也。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