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3部分

過去,是勳引軍從後抄其輜重。遼東半島上早就堅壁清野,剩不下什麼存糧了,公孫模兩萬人馬在斷糧的情況下還能流躥到哪兒去?即便是勳繼而攻打襄平,這支兵也不足為憂也。

唯一可擔心的是,公孫模餓著肚子,不計死傷地直接跑去樂浪依附柳毅,則是勳得遼東易,將來想再進取樂浪,難度便會相對增大了。

那麼,公孫模究竟會採取上中下哪一條策略呢?是勳倒是也挺好奇,因而早早地便命諸葛孔明登上高櫓,眺望敵陣中形勢。果然時候不大,便聽孔明遣人飛報:“遼東軍動矣!”(未完待續。。)

第二十四章、首山之戰

古來設計都有上中下三條的套路,偶爾簡化成上下二策,從來也沒有四策、五策。不過仔細想想也頗有道理,一般情況下中策四平八穩,上下兩策各走極端,要麼風險大收益也大,要麼短期無用但可望收穫長期效益。就是勳等人估算公孫模所能拿出的對策而言,也是如此——

下策北歸襄平,其實風險大,收益小,但對於一個毫無主見的人來說,那是最值得考慮的方針。上策南躥則風險略小,短期收益也不見得有多大,只是倘若真能抵達樂浪,可能給是勳造成最大的麻煩罷了。說白了,若行下策,其實於公孫家甚至公孫模都無益,唯一可能得到好處的,便是柳毅柳子剛。

按照沮授對公孫模的瞭解,此人非無主見者也,但也不是殺伐決斷之輩,雖說在陽儀和柳毅的權力鬥爭中比較偏向柳毅,也不大可能屈己相從,故此以行中策,退守首山的可能性最大。

退上首山本是死路,只是還不會立刻嚥氣,多拖些日子,或許形勢還會有所轉機呢?

諸葛亮攀於高櫓之上,遠遠眺望,然後遣人來報是勳,果不其然,公孫模對外營壘森然,其實暗中排程兵馬,午前便時分開始向山中撤退了。倘若幽州軍事先毫無預見,或許會為其所惑,但既然早有計算,登高以監視之,那便很難隱瞞啦——況且還想惑諸葛孔明之眼,不亦難乎!

是勳聞報,當即按照原定計劃分派兵馬。以閻柔統秦誼、孫汶等部正面相攻。命北側的于禁和南側的烏丸騎兵來回遊弋。斷其外逸之路。是勳自己,則跟逄紀、諸葛亮等人坐鎮後軍,仍守舊壘。

時間不大,便聞得前方鼓聲震天,喊殺聲起,是勳坐於中軍大帳,頗有些心中忐忑——終究雙方就兵力比而言,並沒有太大差距。幽州方面主動進攻已成之壘,倘若公孫模率軍上山只是惑敵之計的話,攻方將會受到慘重損失。不過既已定計,便不可畏首畏尾,亦不可朝令夕改,還是暫且相信逄紀對公孫模性格和才能的研判吧。

身為一軍主將,又是沒本事親自提槍上陣、指揮若定的主將,是勳現在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跟後世的謝安一般,鎮之以靜了。不管內心如何翻江倒海,表面上絕對不能表現出來。於是他乾脆命庖廚整治了一席酒宴。算是歡迎逄紀來歸。

酒宴之上,是勳向逄紀詳細打聽遼東方面的各種情況——包括佈防計劃、軍兵素質、官員才能等等,幾乎無一不問。逄紀回答了幾條以後,突然擺一擺手:“宏輔正不必問此也。”

是勳問他為什麼,逄紀就說啦:“吾料此戰必勝,則遼東必破也。宏輔所問,當為物產、民生,而不必更及於軍事也。”公孫家亡定了啦,你再多琢磨還有啥意義?你應該詢問我相關遼東的地理風物、土地產出、百姓狀況啥的,以便日後統治——滅國易而興國難呀。

是勳“哈哈”笑道:“吾豈有意於平州乎?朝廷自有所命。”我知道那麼多幹嘛?將來治理平州的又不是我,我只是幽州刺史罷了,你真要把我派到這鳥不拉屎的偏遠地方來,我還不樂意呢。朝廷,其實是曹操,自然再會派官員來治理平州,但那與我徹底無關。

逄紀瞟了是勳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