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們不衝突吧”
“皇阿瑪,您說錯了。您的執政理念不是實事求是,而是兩個字:尊孔這兩種理念從根本上來說是互相矛盾且不可共生的。”胤禟咬咬牙,無奈只好乾脆把話挑明瞭。他覺得有些話早說比晚說要好。
第十七章儒學
康熙自xiǎo學習漢學。而他自認為最得意的政績之一就是透過尊孔崇孟收復了大批漢家士子之心。雖然他早就知道xiǎo九對於儒學很有看法,可是沒想到意見這麼大。他不禁深深的皺緊了眉頭。他深深的知道漢文化流傳至今已然是儒一家獨大。要想漢人歸心就必須推行儒文化,否則必定舉步維艱。再則自唐開科舉之後,除了méng元之時短暫的中斷,歷朝歷代哪一家不都是用的儒生為官?如今不要說漢人了,就是滿人之中那些有才幹之士又有哪個不是熟讀孔孟之人?如果不用儒生,偌大的天下又可以用什麼人來治理呢?再說大清的屬國之中例如朝鮮、安南、琉球等以及鄰國日本那都是推崇儒學的,大清之所以能夠這麼快受到認同,不得不說尊孔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果改弦易張,會出現什麼後果,康熙不知道。但他知道有時候文化的力量是很可怕的。
不過,康熙還是耐著xìng子問了一句:“儒學源遠流長,博大jīng深。一個人窮其一生恐怕也無法鑽研通徹。你又研習了多少,敢放如此狂言?”
“皇阿瑪,兒臣所知不多。因為人的一生實在太短暫了,兒臣實在沒有多少時間來làn禟笑呵呵的一句話氣的康熙的鬍子翹的老高:“皇阿瑪,您先別生氣。兒臣之前就說過了,兒臣的執政理念乃是實事求是。實踐乃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事物都有兩面xìng,如果說儒學之中全是糟粕,的確有失公允。但作為治國家來說,儒學實在是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治國思想了。”
“啪”的一聲,康熙拍案而起,額頭上青筋虯結,樣子很是猙獰,右手指著胤禟的xiǎo腦袋:“我就不信,漢武以後千餘年,多少英明君主、能人志士個個都不如你了?”
胤禟經過了前兩次的辯論,心裡也早就有底了。康熙對別人怎麼樣不知道,但至少不會對他採取辯不過就直接武力壓服,所以心裡倒也不懼怕:“皇阿瑪,有理不在聲高。您是熟讀孔孟的,那請您告訴兒臣,漢武以後,有哪一家是因為重用了儒學而開國立朝的?”
“這……”康熙說不出話來,不要說漢武以後了,就是漢武以前,除了傳說中的武王伐紂有點說服力,其餘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可博覽群書的康熙自然也知道武王伐紂到底是怎麼回事就連孔子所生活的chūn秋時期的人們都爭論不休,後世的儒生們考證的種種證據大多除了能騙騙那些無知村夫也就是那些酸儒們才會深信不疑。
“的確沒有。”康熙乾咳了兩聲,話題一轉:“但是開國立朝行的是霸道,但治國理政卻必須依靠王道。而儒學則是最好的實行王道之法。”
“王道?”胤禟嘿嘿一笑:“皇阿瑪我記得一個月前您還和兒臣說過正義也是分立場的。難道你真的相信不憑藉武力的優勢光一個仁義之師的稱號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王八之氣一出,四夷皆服,這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如果真的有,那也和孔孟無關,只能說是祖上有德,給祖宗們多上些香火還靈驗些。”
康熙臉憋得通紅,可又實在沒有拿這xiǎo子沒辦法:“不管怎麼說,孔孟之道,教人知廉恥守禮儀,使百姓安分守紀,這的確是大有功德的。”
“皇阿瑪,您剛才的話才說到了點子上。儒學的根本就是禮儀。治國的手段也就是讓百姓知禮而後守禮。”
“這有什麼不對嗎?”康熙明顯聽出他話裡的諷刺意味,不禁詫異了難道這也不對?
“禮本身沒有什麼不對。可是儒學要把禮放到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