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枯燥的分解文章,尋找可以借鑑的部分。
題目是《由堯舜至於湯》。
謝慎前世也是讀過不少科舉文獻資料的,對於這篇文章有些印象。
“聖人之生有常期,或傳其道於同時,或傳其道於異世。”
謝慎不得不承認李東陽的開篇就很霸氣。
雖然聖人生之有期,但並不一定傳道侷限於一時,而可能流傳後代。。。。。。
緊接著,李東陽又言:“蓋聖人之生,即道之所在也。非見之者之在當時,聞之者之在後世,則斯道孰從而傳之哉?孟子於此而敘之意有在矣。”
這是起承接的部分,沒有什麼可忖度的,謝慎繼續往下看去。。。。。。
他越看越覺得李東陽所寫的這篇程文,似乎有股仙氣。雖然語言不算浮華,但卻是句句有氣勢,能夠抓住人的心理,讓人迫不及待的讀下去。
換句話說,就是李東陽明白八股文考的是什麼,明白撰寫八股文的核心是什麼。
這其實就是八股文高手應該具有的素質。
八股文是什麼?是最功利,最嚴苛的文章!
考場之上,能夠發揮出什麼樣的水平是未知的。在這種情況下再要求把文章寫得天花亂墜是不現實的。
李東陽的選擇又是什麼?
他選用了最穩妥的方式,也就是用古法寫文!
古文的寫作方式一板一眼,可謂無懈可擊。
這樣的文章在浮誇空談的花架子中間就會顯得十分出挑,也自然而然的會受到考官的青睞。
當然這篇文章是李東陽任職會試考官時作的程文。
既然是程文,就肯定有充足的時間考慮構思,比之考場文章自然難度要小了不少。
但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李東陽透過此篇文章表達出來的東西!
像謝慎這樣的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了李東陽的用意。
代表臺閣體那樣的浮誇文風已經成為了過去時,李東陽要向天下讀書人宣揚的是清絕的古文之風!
。。。。。。
。。。。。。
注1:科舉考試時,由官方撰定或錄用考中者所作,以為範例的文章。(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二章 灘塗種棉花(一)
當然,李東陽位高權重,吃相不能太難看。
但只要是稍加留心就能透過文章猜出他老人家的用意。。。。。。
在官場混敏銳的洞察力是最重要的。有道是再缺不能缺眼色,再錯不能錯立場。
謝慎要想在弘治朝有所發展站穩腳跟,就一定要抱緊李東陽的大腿。
至於弘治朝之後的事情那卻是後話了。
換句話說,謝慎響應李東陽的號召,以古法作文,使得文章有清絕古氣,做那茶陵派的推廣者那是立場正確,以後肯定會得到李東陽的賞識。
不過現在不流行投行卷,這種方式吃相太難看,幾乎是告訴天下人我要拜謁權貴,我要做官。
那麼如何讓李東陽看到他的文章就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問題。
若是等到會試甚至殿試時再讓李東陽看到黃花菜都涼了。
難道要透過王華和謝遷的關係嗎?
相較而言,自己和王守仁兄弟的關係要比和謝丕的稍好,透過王華引薦似乎不錯。可是謝慎也不知道王華老大人和這位李西涯公關係到底如何。如果王華最終答應代為引薦,可李東陽卻不領情那可就太尷尬了。
唉,還是先把文章作好,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罷。
謝慎只覺得有些煩悶索性放下紙筆出了宅子約王守文和謝丕一起去街上逛逛。
三名好友歲試都順利透過,除了王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