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角下外 也。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別陽。標在顏下合鉗上也。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標在腋內動也。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標在背俞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
標在腋下下三寸也。
手太陽之本。在外踝之後。標在命門之上一寸。而出於頭氣之街。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標在耳後上角下外 。而出於頭氣之街。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上至別陽。標在顏下合鉗上。而出於頭氣之街。鉗上者。耳上也。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標在腋內之動處。而出於胸氣之街。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標在背俞。而出於胸氣之街。手心主之本。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標在腋下三寸。而出於胸氣之街。按十二經脈之終始。出於井。溜於滎。注於輸。行於經。入於合。而內屬於臟腑。此臟腑之十二經脈也。十二絡脈之本標。乃經脈之支別。故曰此氣之大絡也。絡絕則徑通。蓋血氣從絡脈之起處為本。盡處為標。而出於氣街也。然支絡乃經脈之分派。故曰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足少陰之本。在內踝下三寸中。蓋以本支所分之處為本。而不定在於經俞之穴會也。至於標在頭氣之街者。止之於腦。如太陽之在目內。少陽之在耳中。陽明之在頏顙。乃三陽之絡脈。絕於頭腦之中。亦非頭面之穴會也。經脈之內屬臟腑。外絡形身。應神機之出入。血氣之從絡脈出於氣街。
營運於膚表。應精氣之降升。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曰亭亭淳淳。孰能窮之。言血氣之升降出入。合天地之化育營運無息者也。
凡候此者。下虛則厥。下盛則熱。上虛則眩。上盛則熱痛。故石者絕而止之。虛者引而起之。
虛實者。謂十二絡脈之血氣。有虛而有實也。下虛下盛者。虛實之在本也。是以下虛則厥。下盛則熱。上虛上盛者。虛實之在標也。是以上虛則眩。上盛則熱痛。故石者絕而止之。謂絕之於下。而止之盛於上也。虛者引而起之。謂引之於上。而起之出於下也。此候手足之十二絡脈。上出於頭氣胸氣之街者也。朱氏曰。絕者。絕其經脈之血氣。溢於絡脈之中。起者。起其經脈之血氣。而引出於氣街也。此蓋以申明血脈之貫通。非補瀉之謂也。
請言氣街。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故氣在頭者。止之於腦。氣在胸者。止之膺與背俞。氣在腹者。止之背俞。與衝脈於臍左右之動脈者。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針。必先按而在久應於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頭痛眩僕。腹痛中滿暴脹。及有新積痛可移者易已也。積不痛難已也。
街、路也。氣街者、氣之徑路。絡絕則徑通。乃絡脈之盡絕處。血氣從此通出於皮腠者也。止、盡也。止之於腦者。言頭氣之街。絡脈盡於腦也。止之膺與背俞者。謂胸氣之街。絡脈有盡於膺胸之間者。有從胸上循肩背而始絕者。脈內之血氣。或從膺腋之絡脈盡處。而出於面板。或從背俞之絡脈盡處而出於面板也。夫十二經脈。上出於頭氣之街。胸氣之街者。血氣從下而上出於標也。經雲。
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 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
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是陽明之血氣。又從衝脈而出於腹氣之街。故與衝脈會於臍之左右動脈也。本經動 篇曰。衝脈與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邪入 中。 中乃足太陽之部分。故與足太陽之承山。交會於踝上以下。
此足少陰又同衝脈而出於脛氣之街也。毫針。微細之針。取氣之出於皮毛者也。按之在久者。候氣之至也。夫少陰陽明。為血氣之生始。少陰之血氣。逆於脈氣之街。則不能上行而為頭痛眩僕。陽明之血氣。逆於腹氣之街。則不能佈散而為腹痛中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