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六腑皆出於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

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飲食者。皆入於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

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

此言足少陰之氣。上與陽明相合。而主化水谷者也。蟲者。陰類也。陰類動。則腎氣不交於陽明。而胃氣緩矣。氣不上交。則水邪反從任脈而上出於廉泉。故涎下。當補足少陰以助下焦之生氣上升。而水邪自下矣。

姚士因曰。少陰陽明。戊癸相合。而後能化水谷之精微。故曰飲食者。皆入於胃。謂不合則胃緩。緩則不能化飲食矣。不合則熱。熱則蟲動矣。上節論少陰之氣。上與宗氣相合以行呼吸。此論與陽明相合。以化飲食之精微。下節論與宗脈相合。而通會於百脈。蓋營衛血氣。本於後天水谷之所資生。然必藉下焦先天之氣以合化。

黃帝曰。人之耳中鳴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耳中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

脈有所竭者。故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也。

此言經脈之血氣。資生於胃。而資始於腎也。夫肺朝百脈。宗脈者。百脈一宗。肺所主也。耳者。

宗脈之所聚也。百脈之血氣。水谷之所生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脈氣下溜矣。脈中之血氣有所竭。故耳鳴也。當補客主人與手太陰之少商。客主人乃足少陽之脈。補之以引下溜之脈氣上行。

王芳侯曰。客主人者。謂經脈為客。脈中之主人在腎。下溜者。下陷於腎中也。故取在上之脈以引啟之。

黃帝曰。人之自齧舌者。何氣使然。(缺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少陰氣至則齧舌。

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唇矣。視主病者則補之。(齧音業)

此總結脈氣生於中焦後天之水谷。本於下焦先天之陰陽。中下之氣。相合而行者也。齒者。腎氣之所生也。少陰之脈挾舌本。少陽之脈循於頰。陽明之脈。挾口環唇下。如腎臟之生氣。厥逆走上。

與中焦所生之脈氣。相輩而至。則舌在齒之內。而反向外矣。唇在齒之外。而反向內矣。頰在齒之旁。而反向中矣。此處假齧舌齧唇。以明陽明所生之血脈。本於先天之生氣。相合而偕行者也。

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補足外踝下留之。

此總結十二邪者。皆緣膀胱所藏之津液。不能灌精濡空竅故也。所謂奇邪者。外不因於風雨寒暑。內不因於陰陽喜怒。飲食居處。皆緣津液不足。而空竅虛無。故邪之所在。皆為之不足。蓋因正氣不足。而生奇邪之證也。故上氣不足者。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中氣不足者。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者。則為痿厥心 。蓋不足於下。則為痿厥。不得上交於心。則心 矣。補足外踝下留之。乃取太陽之崑崙穴。候太陽之氣至也。蓋太陽者。三陽也。三陽者。天之業。膀胱之津水。隨氣營運。以濡空竅。故取之崑崙。崑崙乃津水之發原。上通於天者也。

黃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腎主為欠。取足少陰。肺主為噦。取手太陰足少陰。唏者陰與陽絕。故補足太陽。瀉足

少陰。振寒者補諸陽。噫者補足太陰陽明。嚏者補足太陽眉本。 因其所在。補分肉間。泣出補天柱經挾頸。挾頸者。頭中分也。太息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涎下補足少陰。耳鳴補客主人。

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自齧舌視主病者則補之。

上節總論膀胱之津液。不能灌濡空竅。以致上中下氣。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