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人生也要有一定的秩序才會快樂,一片混亂談何快樂。講衛生,愛音樂,愛事業,然後才能建立內心的新秩序,人生才會快樂。

第十二章 快樂的實現 第七十五節 多幫助別人,關心別人

《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裡面的人物順順為人仗義,常常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小說寫到:

但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便不能同販油商人一樣大大發作起來。自己既在糧子裡混過日子,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故凡因船隻失事破產的船家,過路的退伍兵士,遊學文墨人,凡到了這個地方聞名求助的,莫不盡力幫助。一面從水上賺來錢,一面就這樣灑脫散去。這人雖然腳上有點小毛病,還能泅水;走路難得其平,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水面上各事原本極其簡單,一切皆為一個習慣所支配,誰個船碰了頭,誰個船妨害了別一個人別一隻船的利益,皆照例有習慣方法來解決。惟運用這種習慣規矩排調一切的,必需一個高年碩德的中心人物。某年秋天,那原來執事人死去了,順順作了這樣一個代替者。那時他還只五十歲,為人既明事明理,正直和平又不愛財,故無人對他年齡懷疑。

幫助別人的人就會體會到快樂。

第十二章 快樂的實現 第七十六節 學習落花生:想通則樂,想不通則不快樂

許地山有一篇散文《落花生》:

我們屋後有半畝隙地。母親說:“讓它荒蕪著怪可惜,既然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闢來做花生園罷。”我們幾姐弟和幾個小丫頭都很喜歡--買種的買種,動土的動土,灌園的灌園;過不了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媽媽說:“今晚我們可以做一個收穫節,也請你們爹爹來嚐嚐我們的新花生,如何?”我們都答應了。母親把花生做成好幾樣的食品,還吩咐這節期要在園裡的茅亭舉行。

那晚上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爹爹也到來,實在很難得!爹爹說:“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都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氣味很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制油。”

我說:“無論何等人都可以用賤價買他來吃;都喜歡吃他。這就是他的好處。”

爹爹說:“花生的用處固然很多;但有一樣是很可貴的。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它們的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之心。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棵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他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他才能知道。”

我們都說:“是的。”母親也點點頭。爹爹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了。”爹爹說:“這是我對於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夜闌才散,所有花生食品雖然沒有了,然而父親的話現在還印在我心版上。

落花生不羨慕石榴、蘋果的華麗,他腳踏實地,知足常樂,值得我們學習。人生在世,十有*不能盡人意,若能想通則生命快樂,想不通則生命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