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才最有效、最有突然性。試過一遍之後,便會讓敵人有了防範之心,下次效果便可能會折去大半。不是應該到滅亡遼國的時候,再用這一招麼?如今僅僅為了擊潰遼軍主力,收復河北失地便提前用出來……而且那畢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毒計……”
“不早了,是時候了。自損八百的事情麼,一旦我大軍逼近雲州,讓鐵騎都第三軍、第四軍先回返入關便是,作為後備隊,風頭過去了再出關,或者換上多年來籌備的戰駝出關再戰也行。朕御前只留下鐵騎都第一軍、第二軍即可。這兩軍四萬匹戰馬都是日本關東平原上放養的,最大的一批馬也沒有超過八歲,不會殃及池魚。”
聽了這句話,林仁肇馬上不說話了,他知道鐵騎都上兩軍的戰馬在這些年的畜牧中都是幼年時耽羅島上處理過的,然後確認扛過之後才送到關東平原放養。為了上兩軍這四萬匹特種戰馬,在剛出生的幼年階段,也不知道養死了二十多萬匹一歲以下馬駒,才精選出來的。哪怕是日本這塊大馬場被大明佔了至今已有七八年了,算上耽羅島改名濟州島更是有十五六年了,依然只建設處這麼多特種戰馬隊伍。
至於錢惟昱提到的戰駝,那便是軍用的駱駝了,駱駝隊的建設,是從十一年前錢惟昱剛剛當上吳越王時開始的,那時候吳越國剛剛開始大航海計劃,發現了澳洲,並且進一步讓漢人主動透過西洋航線去到黑衣大食國。後來隨著戰馬馬種的本土化,吳越官方也高價收購海商運回的駱駝,因為駱駝食性雜,耐飢渴,餵飽了上船後可以很久不吃不喝,安靜時代謝也很慢,所以雖然體積重量較大,海運時卻反而比馬匹更方便一些。加上那時候吳越國逐步滅了大理、用丁部領這個傀儡控制蒲甘,所以大量駱駝可以走曼谷地峽和滇緬陸路進入漢地,然後同樣逐漸在日本、高麗飼養起來。經過這些年建設,拿出四五萬頭可以用於作戰騎乘的駱駝,對大明來說擠一擠還是可以做到的。
……
遼軍自以為得計,拖著明軍步步騷擾,至少派出了十幾萬騎兵分成多股此進彼退、此退彼進,焚燒明軍後隊糧草不止,只不和明軍主力硬仗。明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也把前中後軍分成三股,各相距三四十里以為應援,同時也算是拉長了受保護的後勤線範圍。遼人始終沒有做出徹底下死力氣截斷明軍補給的行為,顯然也是怕把明國人嚇回去,不敢再繼續向前衝向雲州。雙方拉鋸七八日,三十萬明軍主力終於行到了雲州城下,擺開攻城架勢。
期間只有一樁事情讓遼人百思不得其解:明軍中,鐵騎都第三軍、第四軍的番號在大軍距離雲州還有三天行軍路程的時候,突然離開大隊往回賓士,直趨雁門關回返。一開始,蕭綽接報後不得其解,問計於耶律休哥,耶律休哥但對以“明軍定然以精銳騎軍一部置於後隊,以圖在大軍攻堅時逡巡防護己方糧道。”
然而,耶律休哥的猜測很快被證明錯了,雖然這支明軍入關後休整不到兩天又再次出關北上,然而卻換掉了全部戰馬,改乘了党項人和回鶻騎兵才用的駱駝!軍中馬匹雖然也有,然遠遠觀望只有寥寥數百匹而已。既然想不明白明軍為什麼在大戰在即的時候讓其精銳騎兵部隊半數改為駱駝兵,遼人也就不去多想了。
倒是已經成了漢奸的趙炅揣測說:莫不是明人為了發揮火器之利,這才如此施為?蓋因駱駝騎兵在騎行中使用重型火銃的精度和裝填速度,顯然比騎馬更為快捷,若是使用潘美髮明的“騎馬趕路、下馬結火槍陣廝殺”的戰術,駱駝在漠南草原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