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6部分

則率領一萬五千人馬為中陣。布出一個漂亮的雁形陣。

就在幕府軍完成了佈陣的時候,中華軍也趕到了戰場上。

這次進攻彥根城,只出動中華軍的人馬,並不是倒幕一方鬧了內亂,而是商毅主動提出來的,與幕府軍的第一陣,甴中華軍來打,但參與倒幕的四十七位大名全部隨軍觀戰。

因為商毅考慮到,留給倒幕一方攻取彥根城的時間也並不算多,這一戰必然速戰速決,最好在一二天內解決戰鬥,否則幕府軍就有可能趕到戰場來。另外這是倒幕聯盟正式成立之後,與幕府軍進行的第一次交戰,不僅要取勝,而且還要贏得漂亮,只有這樣才能夠鼓舞士氣,同時也震懾住那些心裡還有些搖擺不定的大名。

商毅知道,實際上在關原合戰之前,豐臣軍在兵力和地利上都佔據著相當的優勢,據說兩百餘年後的明治時期,日本陸軍聘請德**事專家米切爾少校擔當顧問,這位少校在日本看到了關原佈陣的形勢圖,就毫不猶豫地道:“此戰,西軍(豐臣軍)必勝!”因為當時戰場上的制高點全部都被豐臣軍控制了,而論古代還是近現代的戰爭,佔領制高點則可掌握戰爭的主動權,這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基本法則,而東軍(徳川軍)的主力,基本是則侷促在平原緩坡之上,西、南兩面都是敵方大軍,處於被半包圍的態勢中。如此優劣分明的佈陣態勢,任何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會第一時間就得出和米切爾相同的判斷來。

而豐臣軍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內部不齊心,首先是在戰事進入了中期時;駐守南宮山的吉川廣家按兵不動,沒有依約出兵攻擊徳川軍的側翼,而隨後又是駐守松尾山的小早川秀秋倒戈,轉而進攻豐臣軍的右翼,正是這兩位大名的反叛,才導致了豐臣軍的最終失敗。

現在倒幕軍雖然聚集了四十七個大名,但並不是所有大名都是真心加入倒幕一方,因為有不少人當初完全就是被裹脅著加入倒幕,很難說一但戰鬥開始,他們會做何打算,萬一臨陣倒戈,或者是按兵不動,恐怕也會影響大局,造成關原合戰的結果。因此商毅才打算首先在這四十七個大名面前展示中華軍的超強戰鬥力,不僅是鼓士氣,同時也是給他們一個警告,考慮一下與中華軍為敵的後果。

這一次出戰,商毅派出了第十一軍全軍,和第九軍的兩個旅,加上護衛軍第二旅,總計兵力為四萬七千多人,其中包括一個騎兵團,總兵力與駐守彥根城的幕府軍大體相當,前線的總指揮甴成進出任。而商毅帶頜護衛軍第一師和其他曰本大名在後陣觀戰。

因為商毅估計這又是一場攻城戰,按一般的常理來說,攻城的一方應是守城一方的三倍兵力,獲勝的機會才能超過半數,而中華軍以相同的兵力攻城,當然是顯示中華軍的戰鬥力強大。

但讓商毅沒有想刻,幕府軍並沒有躲在彥根城裡,而是主動出城迎戰,則更是讓商毅歡喜不己,這一下更好了,正好可以讓這些大各看一看中華軍的野戰能力,因為中華軍的攻城能力,在以前的戰鬥中,己經得到了確認,再展示遍,效果也打了個折扣。

成進也立刻下令,命第十一軍第七師在中路列陣,第十一軍十八旅和護衛軍第二旅為左翼,第九軍特種兵旅、第四旅為右翼,第二十師和護衛軍第二旅騎兵團為總預備隊。

中華軍雖然晚於幕府軍進入戰場,但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因此很快也佈置好了陣式,離幕府軍的陣列大約有四百多步的距離,中華軍仍然是布出的線形陣,中路展開極開廣,幾乎達到了千餘步,橫蓋了幕府軍的左中右三軍,而且縱深極薄,左右兩翼的佔面極小,看起來十分怪異。

因為這時中華軍登陸日本以後,首次正式與曰本軍隊進行野戰,因此幕府軍的幾名主將井伊直孝、松平綱隆、松平賴常、稻葉正則都對中華軍這樣的布戰方式覺得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