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行政區劃的長期穩定,這裡的人們在此後千年間受北方族群,尤其是阿爾泰語系語言影響最小。
因此,吳希此時聽到這位老丈的口音,竟是意外地發現與後世山西人說話相當接近。
“老丈,我們是從汴京來的,這一番是為了給太原城管事的那位送信,因此人手比較多,也才帶了這許多鋼刀。”
吳希現場編了個瞎話,倒還是能夠糊弄此地小農一下的。
“那是替誰送信麼,這大排場。”老丈接著問道。
吳希只得接著答道:“是天子,就是當今的皇帝。”
這老丈聽了這話卻是明顯一驚:“你說你是給聖人送信地?”
民間對皇帝的稱呼本也五花八門,加之河東路距離洛陽較近,因此這老丈倒還是用唐人慣用的稱呼來代指皇帝。
吳希鄭重點頭道:“沒錯,就是替聖人來送信的。”
那老丈思索了片刻,卻又有些不通道:“你這娃,倒是慣會說胡話,你有啥憑證沒麼。”
吳希一時間倒有些哭笑不得,暗歎這老丈怎麼這麼多問題,這又有什麼好信或不信的呢?
不過他轉念一想,卻是猜測這老丈說不得是有求於他,或者說有求於官家的使者,否則其人大可不必這般糾纏。
華夏百姓的性子,不就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基調嗎?
想到這裡,吳希倒也不敢怠慢,當即著人去拿門下省正經簽發的,自己出任河東察訪判官的制敕。
不過當這份文書拿到這老丈眼前時,對方端詳了半天,卻知道:“後生,我不識字的麼,你這個大印倒是像樣子。”
吳希不由為之絕倒,不認字還端詳半天做什麼呢?
他無奈將目光投向一旁的種建中,似乎是在詢問對方有沒有什麼這老丈能認識的憑證。
種建中略作思考,卻道:“冀之,你那件官袍老丈大概是認得的。”
那老丈忙不迭點頭:“對麼,那個袍子我能認得,縣君和府君的,我都見過麼。”
吳希恍然,連忙讓韓三去自己行李中翻找官袍,不多時便將之取了回來。
他將之接到手中,一抖落便將之散開,面對著那老丈展示了起來。
卻不料想,這老丈見了這件官袍之後,伸手便要來摸,卻又在半空中將手縮回,繼而大禮參拜於地。
“請貴人開開恩,救一救老漢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