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解釋:“呃......其實書中文章多非學生所寫,只是輯錄他人遺作而已。”
蘇軾聽聞此言,更添幾分無奈,他不能理解這小子為何處處藏拙,既有如此才情,應當儘快揚名才對啊?
他指著書中一段文字揚聲念道:“‘熙寧四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這又是哪位杭州不知名的才子所作?”
吳希一時語結:“呃......一個山野村夫罷了,稱不上才子。”
蘇軾大為無語,不過既然這小子油鹽不進,他也不好過於催逼,但又實在惜才。於是復又勉勵道:“這些文章固然不錯,卻多是些遊記散文,如你這篇《湖心亭看雪》。”
說到這裡,他抬眼看了看吳希,改口道:“噢,是那位‘山野村夫’的,是去年冬日所作吧?文章質樸而悠長,還有這些詩詞,確是好文采。但以你的年紀,還是要專心於經義大道,畢竟要參與科考的。”
“哼,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經義舉士就是比詩賦舉士要好。”
吳希聽得蘇軾言語中對經義舉士的不滿,卻也不敢就此搭話,只得拜道:“謹遵先生教誨。”
“嗯,罷了,我就是來看看你身體如何,文學之事日後再說吧。時間不早了,明天還有公務,我先去休息了。你且在我家中住下,明早再做打算就是。”
說著,蘇軾便要就此離開,吳希趕忙送了幾步,待蘇軾迴轉其自己房中,這才關門回到座位坐下。
此刻,對於吳希來說,不興奮那是假的,那可是蘇軾啊,活生生的,還會說話!
不過興奮過後,他還是想起了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就是研究那本還會自行變化的書。
藉著略微有些晃動的燭光,吳希反覆打量著這本《吳子文集》,卻又發現它並沒有任何神異之處。
他不由回想起這一天下來的經歷,希望能夠尋找出啟用它的辦法。
懷中傳來的溫熱之感似乎全方位提升了他的體質,包括頭腦的反應速度和身體的靈活程度,不過這似乎有一個時間上的限制。
而書籍內容的變化則沒有什麼規律可言,不過從一本版印的教科書變作手寫的個人文集,似乎可以為自己更好地獲取蘇軾的好感?
那麼這就說明這部書具備兩個功能,一是在某種主觀條件下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增加攜帶者的體質,二是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自由變化書的內容。
如果第二種功能無法自如操控,那麼第一種呢?
為此,吳希從個人想法到各種姿勢嘗試了許久,卻終究未能再啟用這項功能,或許是他還未找到合適的辦法,亦或許是因為存在著單位時間內的次數限制。
見到的確難以成功,吳希也只好按捺住自己的迫切情緒,吹滅燭火,回到床榻上陷入了沉眠。
而在他睡著之後,一道月光垂落在書上,許是因為春風拂過,那部《吳子文集》書頁翻動,好似在月光下靈動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