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部分

技慈善基金來忽悠免費勞力了。

“各位眼科、耳科,以及腦神經學方面的專家們,很感謝眾位今天能夠才受邀來聽小子囉嗦幾句。我知道眾位的時間都很緊,所以我就直接切入正題了。”

陳宇航安排的會議室裡零零散散的坐十多位這方面的專家,其中很多正是王世子之前想見但卻正好沒人引見的這些領域的翹楚人物,這到是讓王世子再次欠了陳宇航一個人情。

“這次邀請大家來是想請眾位參與由星空科技慈善基金投資的一個用於慈善的專案,這個專案的目標就是實現用機械替代人眼的部分功能,以達到讓盲人以及聾人重新恢復視覺跟聽覺的目的!“

王世子這句話剛丟擲來,即便他所演講的物件都是些高素質的學者,此時也不由得開始詫異的面面相覷。

用機械代替人眼的確是個挺美好的想法,但是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卻還依然只是個想法而已。首先,現在壓根就還沒研製出能夠真正替代這種人類感覺器官的裝置。

就拿人得眼睛來說,或許在普通人眼中,攝像頭完全具備了取代人類眼球的功能,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實際上這是種誤解。事實上人類的眼睛或者說任何一種生物的眼睛構造都是相當精妙的。

一個普通人的視網膜擁有五百多萬個錐形細胞,以及上億的棒形細胞。前者用來感受色彩,後者調節單色對比度,以及明暗,這就讓人類的眼睛可以識別2000多種色彩,對光的感應分外敏感,所看到的畫質也更為清晰。但以現在的攝像頭技術而論,顯然還達不到這種要求。

其次,不管是視覺還是聽覺,眼睛、耳朵這些感覺器官都需要大腦來控制,這就又牽扯到人體內的一個資訊傳遞的問題。

還是以眼睛來舉例,當光線從角膜和房水出來,透過晶狀體和玻璃****到視網膜上,還需要透過視覺神經將這些訊號傳遞給大腦,這才是一個完整的視覺傳遞過程,那麼機械化的人造眼球如何跟神經元交匯進行訊號傳遞,這又是一個難題。

畢竟人眼跟電腦不同,前者的訊號傳遞依靠的生物訊號,而後者則是電子訊號,壓根沒法相容啊。

所以當即自然當即便有人提出了疑問,“王總,不好意思,打斷一下。如果我沒聽錯的話,您的意思是使用現代化的電子裝置來替代眼睛跟耳朵的作用是嗎?”

“沒錯,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不過我需要糾正一個名詞,如果您用生物電子裝置來形容更為貼切!”(未完待續。)

471魚餌

王世子肯定的答覆讓現場所有專家都來了一些興趣。

說實話,最初這些專家大多數受邀前來61研究所參加這個不算太正式的會議並不是太情願。他們絕大部分還是受無法拒絕的人託付,這才決定來聽一聽眼前這個年輕人要說些什麼。當然,其中也有例外的,本身就對今天王世子想要說些什麼挺感興趣的,比如今天這次會面中年紀最輕,卻已經在世界腦科神經研究領域小有名聲的莫家文教授,他就是完全瞅著對於王世子這個人感興趣而來的。

畢竟能夠在二十來歲的年紀,就取得現在的成就,這可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即便是在座的眾位已經功成名就的人,在王世子這個年紀就算已經出了校園,也還只是在各自崗位上小透明般的人物。所以要說對王世子完全不感興趣,那的確有些矯情。

不過,不管這些專家教授是抱著怎麼樣的想法前來參加這次會議的,此時都被王世子介紹的專案吸引住了。

說起來作為這一行的頂尖專家,對於王世子的這個專案並不陌生。事實上國外早已經有了類似的研究。比如人造眼球跟人造耳蝸技術,其實這兩項技術跟王世子描述的差不多,都是透過微型電子晶片將這些感覺資訊轉化為一定編碼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