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裡做皮貨買賣的頭一份!
也就是為了標榜自己家這買賣當年與大清國皇宮大內的那點勾連,烏古論烏爺也沒像是有些抬了旗籍的漢軍旗人物那樣,趁著大清國倒了秧子時恢復漢姓,反倒是拿捏著烏古論這女真姓氏當了自己的名字,從此姓了烏,再也跟姓商的沒啥勾連!
雖說大清國一倒。原本是鐵桿樁架的旗人爺們大都倒了秧子,可烏古論烏爺這樣手裡頭拿捏著買賣的人物,卻是依舊活得滋潤、過得豪橫。每年走口外的商隊一出四九城,一丈見方的‘烏’字認旗立馬就打了出去,能把保鏢的鏢旗都壓上一頭。哪怕是商隊過滄州地界的時候。鏢局達官爺都照著‘走鏢不喊滄州’的規矩扯下鏢旗、閉口不再喊鏢號靜靜過去,烏爺商隊的‘烏’字認旗也從不落下,著實叫個囂張跋扈!
護著商隊走鏢,保鏢行裡的達官爺全都守著走鏢的規矩,一路上小心仔細,見人先就禮讓三分。哪怕真要是叫人逼得沒了退路,那也最多就是亮青子(意指拿出兵器)擋風(意指驅逐對方了事),鮮少有清了(意指趕盡殺絕)或是鞭土(意指殺人)的事情發生,講究的就是個以和為貴,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而在一路上打尖住店。鏢行裡頭也有個‘走鏢六戒’的規矩!
一戒住新開店房,新開設的店因摸不透店主來路,保鏢之人便不去隨意冒險,只要門上寫有開業大吉的店,那是說死了不住。
二戒住易主之店,換了老闆的店,人心叵測會有賊店。保鏢之人也不住。
三戒住娼婦之店,就怕在娼婦糾纏中會中計丟鏢,鏢行達官爺們自然也不會去冒險。
四戒武器離身,無論是走在路上還是住店休息,武器都必須帶在身上以防萬一。
五戒鏢物離人,無論是旱路上的鏢車還是水路上的鏢船,或是保護的官員、商人,都不得隨意離開鏢行達官爺一眼能掃見的地界。
六戒盲聽啞視,鏢局的達官爺差不離全都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功夫、眼神,一旦察覺有啥不對勁的地方。一聲吆喝之下,隨時就得抄傢伙預備著接敵惡戰!
要說烏爺但凡能照著鏢行裡那些位達官爺的規矩,一路上老實聽喝,倒也還真不會招惹出太大的麻煩。可架不住烏爺手裡頭錢財多、家裡頭人面廣,走哪兒還都有些高低上下的酒肉朋友捧著、哄著。在平安走過幾回口外買賣之後,烏爺的脾氣、場面也就愈發大了起來。
哪怕是四九城裡的倒了秧子的旗人爺們,要說沒旁的本事倒也平常,可要論起擺闊氣、充場面,那可真就算得上天下第一。也就更不提家大業大的烏爺出門在外的時候,照舊要擺出一副出必輦、衣必錦、宴必妓的做派。
騎馬嫌風沙大、坐車嫌顛得慌,跟著商隊走的大車是四輪丈八的逍遙輦,當年皇上出遊的時候坐過的也就是這樣的玩意。裡外蜀繡、蘇繡,鵝絨、絲綿的遮擋鋪蓋,再帶上倆書寓衚衕裡花大價錢包下的清倌人,絲竹彈唱、鶯聲燕語的場面中就此上路。
一路上打尖住店自不必說,那輛逍遙輦一停下,大車店上下的掌櫃、夥計都給支使得團團轉,備熱水、刷鍋灶,尋野味、找玩意,只等得把烏爺和那兩位清倌人給伺候舒坦了,這才能輪得著商隊上下的夥計、保鏢行的達官爺們湊合著對付一口吃食。
這要是再撞見了有不開眼的土匪攔路,還沒等保鏢行的達官爺上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