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用了心的,只是朕卻以為皆略有不足,實難概括先皇之彪炳青史之偉業,眾愛卿應是知曉的,先皇在位時日雖不長,可武有平西患之大能,文治又有造福萬民之偉績,實我大清承前啟後之明君也,更兼心地純仁,寬厚御下,故而,朕以為當以仁宗為諡號,眾愛卿以為如何哉?”
讓眾極品朝臣們皆擬諡號、年號,顯示的是弘晴身為帝王的兼聽,至於大主意麼,顯然還得弘晴自己來拿,而這則是顯示帝王的尊嚴,儘管只是個小小的動作,卻已是明白無誤地宣示了君臣之分際,當然了,在有所決斷的情況下,也還須得再過問一下群臣們的意見,以此來顯示一下寬仁之意,這等簡單的御下手法,於弘晴來說,自然算不得甚難事兒,這當口上耍將起來,當真是順溜得很。
“陛下聖明,臣等皆無異議。”
弘晴既是發了話,諸般人等自是不敢在此際冒出來反對,沒旁的,新君登基往往都要立威,自是沒誰樂意去當那個被立威的靶子,這不,沒見一向喜歡跟弘晴唱唱反調的四爺父子如今都老老實實地趴在那兒,其餘人等又怎敢在此際胡言的,自然是弘晴怎麼說怎麼對了的。
“嗯,那便好,此事便這麼定了,至於朕的年號麼,諸位愛卿所寫,朕亦是都看過了,皆有可取之處,只是朕覺得或許還能更好些,唔,衡臣,靈皋先生,您二位都是擅文墨之人,且就為朕各擬一個好了。”
對跪在下頭的諸般朝臣們,施恩只是附帶,大體上還是以打壓為主,要的便是讓眾人明白君與臣之間乃是一天一地的差別,可對於張廷玉以及方苞這兩位兩朝元老麼,那自是須得以拉攏為主基調,此際將擬年號的事兒鄭重地拜託二人,無疑正是此等用心之體現。
“陛下向以振興社稷為重,故,臣提議便以乾隆為號好了。”
張廷玉乃是心細如髮之輩,顯然早就料到了弘晴可能會徵詢自己的建議,自是早早便在心中想好了章程,這會兒聽得弘晴問起,應答起來自是快捷得很。
呃……,我暈,不會罷,這都能想得出來!
這一聽張廷玉將“乾隆”的年號道出,弘晴當場便被狠狠地噎了一下,眼珠子險些都有些轉不動了,敢情搶了弘曆的江山,莫非就得繼承這麼個年號不成?
“嗯,衡臣所取的年號倒是響亮,只是朕用著未免有些太過自矜了些,姑且先擱著,若是沒更妥帖的,就依衡臣好了。”
弘晴辛辛苦苦二十餘年,好不容易才坐上了皇位,自是怎麼也不肯連“乾隆”的號都冒了去,不過麼,為了照顧張廷玉的面子,倒是沒直接否定了去,可委婉的言語裡卻是明顯透著那麼個意味在內。
“皇上聖明。”
張廷玉最擅長的便是善體聖心,只一聽弘晴這般說法,便知弘晴對“乾隆”這麼個名號不感興趣,自不敢再多囉唣,也就只能是恭謹地稱頌了一聲了事。
“靈皋先生,您可有甚好點子否,且請說來與朕聽聽可好?”
誠德帝尚未入殮,年號之事當然不能久拖不決,弘晴自是不會去理睬下頭諸般朝臣們的意見如何,直截了當地便將問題丟給了方苞。
“回皇上的話,老臣以為如今天下承平,四海綏靖,乃和之意也,陛下龍潛之時,又有仁親王之號,不若便起‘仁和’好了,此老臣之淺見也,還請陛下聖裁。”
方苞顯然也已是早就在心中打好了腹稿,這會兒聽得弘晴問起,自是答得絲毫不慢。
“嗯,仁和,人和,好,那便這麼定了,如今要緊的是為先皇大斂,年號一事過後再行了去也罷。”
弘晴乃心思敏銳之人,自是一聽便知方苞這是在借年號一事進諫,希望弘晴能以和為貴,一是莫要輕啟戰端,二來麼,也是希望弘晴莫要在朝中大開殺戒,對此,弘晴表面上雖是很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