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到了廠裡,看了一早上報紙,喝了一壺開水,終於聽到了急切的腳步聲,書記從局裡回來了。
“周代表,周代表,局裡開會透過了,哈哈哈,”
怪不得等了這麼久,原來是開會討論,這樣最穩妥。
“書記辛苦了,快坐,局裡是個什麼章程?”
他將書記按在了椅子上,又趕忙給他倒了一杯茶,後者也不客氣,咕咚咕咚一口悶了,此時,廠長也跑了進來,
“快說說局裡的決定。”
“原則上同意咱們的設想,用淘汰的裝置,成立一個集體所有制的分廠,不過,原料不能跟大廠混淆,即便用咱們的邊角料,也必須有手續,也就是說,不能白給。”
“可他們哪裡來的錢呀?產品不上交嗎?”
廠長急切的問道,書記看了他一眼,
“當然要上交了,一切要跟大廠一樣,給了多少原材料,必須完成多少任務,因為都是一些有瑕疵的原料,產量由咱們定,還有,不要求成品的質量,”
周明一聽,終於鬆了口氣,說白了,這種布一旦上市,就是那種不要布票的等外品,也不屬於國家管控物資,
局裡可以拿來送人情,那麼,多留點發給職工也是可以的,這個廠雖然工資不會高,可時不時發點布也行啊,這可是硬通貨。
那兩位顯然也想到了,都是兩眼發光,廠長趕忙又問,
“招工的事怎麼說?”
“原則上都是家屬和子弟,局裡要了三個名額,剩下的都給咱們廠。”
兩人說完,都看向了周明,這個問題太敏感了,招誰不招誰,是個什麼標準,他們還真的拿不準。
”開職工大會吧,就按我說的第三條,請職工代表討論,怎樣才能更好解決職工的困難?“
一句話點醒了他們,成立分廠的初衷,一是給職工減輕負擔,抓好產品質量,二就是解決家庭困難。
兩人興沖沖地去了,周明也拿著飯盒去了食堂,尼瑪,灌了一早上茶水,此時早餓了。
剛進食堂,就看到了王濤,用布兜了四五個飯盒,正燙的呲牙咧嘴地,
“喲,這是幫誰拿的呀?”王濤一看是他,連忙將飯盒扔到了桌上,
“周代表,您也來吃飯了?”
“不吃飯來食堂幹嘛?你也自己蒸飯?”
車間有廢棄的熱氣,便焊了一個箱子,可以用來蒸飯,好些人從家裡帶米帶菜,這樣蒸出來連飯帶菜都有了,也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