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不及,則國亡。。。。。。”
“陛下要臣支援遷都?”溫體仁心中一震。不過遷都比之再起黨爭。危險性更低。
遷都最大的難題是,北京附近昌平縣天壽山的12座皇陵怎麼辦?每年祭祖、掃墓,如果都城在南京,皇帝便不能每年親自前來祭祖了。
這件事,皇帝不能自己在朝中大力鼓吹,只能讓朝臣們不斷去鼓吹遷都,之後才能夠順水推舟的批准遷都。
原本,皇帝準備用張鳳翼從軍事的角度上,去鼓吹遷都的重要性。而張鳳翼此時早已畏罪自殺,這個棋子便不能用了。其他人崇禎要麼覺得靠不住。要麼覺得不夠分量。
溫體仁這個緊緊依靠皇帝,才能夠坐穩首輔的位子,忠心是無須懷疑的。而身為首輔大臣,手下擁有一些黨羽,說話也是夠分量。
歷史上。崇禎皇帝原本和李明睿、李邦華等人商議遷都,但是朝中諸公紛紛反對,而二李的說話是分量太輕,擋不住反對聲,使得南遷之議破產。
繼續留在北京,唯一的可能是——精銳部隊不斷在於滿清的戰爭中被消耗殆盡。而李自成之類流寇則能夠趁機撿便宜,攻破虛弱的北京。…;
大明的軍事力量和財政,支撐不起在北方與滿清、農民軍兩線作戰。而遷都南京,能夠節約大量的財政、兵力上的壓力。並且,能在經濟發達的南方,徐徐的積蓄元氣。改變此時明廷不死不活的狀態。
“臣拼著一死,也要辦成此事!”
溫體仁叩頭跪安離去後,心潮澎湃。事實上,他也知道,遷都之議一旦達成,那麼短期內他溫體仁的奸臣、小人的綽號,肯定是再度升溫。想要擺脫那些負面名聲,唯一的辦法,恐怕就是讓這大明中興。。。。。。
乘坐轎子,打道回府。
在書房中不斷寫字,但是卻安靜不了心思。
“哎。。。。。。”
放下筆,溫體仁翻閱了一番《資治通鑑》之後搖頭,因為,這部書是無用功的。皆是教人做人、做官,也不教人做事。
做了五年首輔的溫體仁,頭髮白了不少。最初上任,溫體仁充滿信心,他肯定能過繼承張居正未完之業,將大明重新拉上中興軌道上。然而,自擔任首輔以來,才知道執政之艱辛。
半晌後,溫體仁攤開了一份《顧問黨報》,另外一份《葛沽經濟時報》。《顧問黨人》報紙上,多是一些講究經濟理論,透過多日閱讀,溫首輔也大致瞭解到。葛沽那邊最新的改革動向。
平常的中興、改革,多半是像王安石、張居正一般,轟轟烈烈、席捲天下。但是,這些改革措施,多半是將想辦法將很多不納稅的地主、士大夫,變成納稅群體。
而顧問黨人並不追求在全國推而廣之,僅僅是在自己的那一塊小地盤中施行新的政治理念。可惜。。。。。。這個肖圖白是個裝神弄鬼的寵臣,要是他是一名科舉出身的清流,該多好。。。。。。。
“老爺,為何嘆息?”一名小妾端著人參湯問道。
溫體仁搖頭道:“沒什麼,你下去吧!”他面色冷淡,令小妾離開書房。溫體仁能夠身居首輔之位,尤其與其性格有巨大關係,他非常自律謹慎,辦事之前總是滴水不漏,連家人也不能從他口中探知半點口風。這種謹慎,也是他平步青雲,站在首輔高位的有力法寶。
————————
崇禎在朝中佈局“遷都之議”,而肖圖白也早早做了一些佈置和準備。比如,工業資本逐漸向南方轉移,將來數年之內,工業經營的重心也會偏向南方地區。準確說,是立足在能夠充分利用大帆船海運的沿海港口地區。
南方地區的第一個落足點,肖圖白選擇了松江府。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紡織業發達,蘇州是絲綢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