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前還有一個更大的疑問。郭追的父親郭東來是沈家的人,卻為何到了關外,還有了官身,沈家的人為何要幫朝廷做這些事情,一介商賈的這些作為,豈不是奇哉怪哉。
但沈名先對這其中的緣故也是不甚明瞭。沈名先當年不過是老家主收養的諸多孤兒中的一個,平日裡只是打理山東境內的產業,沈家奉賢堂發跡於江南,但真正走到頂峰卻是在京師。沈家在京師的作為,沈名先自然無從知曉,就連郭追也不清楚當年沈家是靠了什麼才崛起的這麼快,又消失的如此迅速。
天啟七年的時候,郭追尚且年幼,沈名先也只是大概知道沈家是參與到帝位之爭的漩渦中,由此陷入到劫難之中,那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沈青荷是如何遇難?這一切的一切,兩人卻是一概不知,雖然期間也曾暗中打聽過,但關於沈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那段時日中的來龍去脈,卻是如同被人從紙上抹去了一般,沒有留下絲毫的痕跡。
但郭追和沈名先卻知道當年在沈青荷的主導下,以沈家的商路為渠道,朝廷派遣了大批哨探潛入關外,這便是兵部職方司諜探營的由來。但沈青荷為何要做這些事情,又和朝廷的哪位權貴聯手做成了這件事情,卻是沒人知曉。但顯然,這些哨探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明軍才接連取得了兩場大捷,還因此間接使得滿清易主。
看來,自己的這位姨母,還真的是天縱奇才,竟然注意到了諜探對於大明軍隊的重要作用。而且居然能一手操作這樣的事情,沈家在天啟年間的地位難道可以直達中樞嗎?
關於沈家和沈青荷的謎團依然存在,然而知曉這些事情背後真相的王承恩和木嚴梓卻都閉口不言,這是因為什麼原因,朱平安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真的要將這些真相都留給時間去一一揭開?(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二章 女人的心思
五月間的蓬萊,海風習習,道路兩旁的楊柳樹搖擺著翠綠的枝條,空氣中彷彿都凝聚著一種濃濃的醇香,眼見著已經要到初夏的季節,這老天還是未下一滴雨。早在上個月,山東巡撫衙門和都司衙門便已經聯合簽發了抗旱保守的命令,山東各級府、州、縣一時間都行動起來。
去歲一年,也僅僅下了兩場的雨水,冬季中更是連個雪片都沒有看到。眼看著今年的旱情愈發嚴重,登州、萊州、青州已經在朱平安的統一排程下,調派工匠深入到各地挖掘深井,保證春耕秋收之用。所花費的銀子由貿易區管理委員會一力承擔,也讓三府的百姓歡欣鼓舞。
方岳貢也不甘落人於後,濟南和東昌兩府也調派了得力幹員四處尋訪旱情,引水挖井澆灌田地。兗州的魯王府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在朱平安的暗示下,也已經不得不支出了一大筆銀兩投入到此次的抗旱行動中。
直到現在,山東的近百萬畝耕田總算保證了其中的十之七八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灌溉,縱使今年的收成不如去年,但也絕對是山東有史以來的豐收年份。更何況,自從鄭家也加入到貿易區中來之後,從南洋等地運來的糧食物資也的確是更為快捷和方便了。加上土豆和番薯的大規模種植鋪開,今年的旱災對山東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
相比較之下,大明北方各省的情況便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了。流寇聲勢愈發強盛。縱橫河南、陝西、湖廣等地,戰火完全摧毀了原以處在崩潰邊緣的農業生產。沒有了糧食,流民數目激增,更是沒有人願意守在農田中,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很難打破的惡性迴圈。
北方的戰火和亂局並未影響到山東的自給自足。至少走在蓬萊的街頭,便看不到一丁點大荒之年的痕跡。氣溫雖然逐漸攀升,但街道上依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早些時候,城管大隊曾經每日裡組織人手推著水車在主要幹道上潑灑清水,以此保護城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