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聽評書裡總說,哪哪個大將天生不凡,可是最後死的挺慘的,不光是九黎有人傳下訊息知識啥的,那些修仙了道的,徒子徒孫多著呢,收徒弟可比你生兒子方便多了。”,這話說的章晉陽眉角直抽抽,一腦門子黑線,這就是為什麼炎黃人都喜歡人海戰術嗎?
“再到後來大概是唐王的時候吧,和尚們發起來了,藉著十三棍僧救唐王,在這天底下掙了名聲,還想著拜國師做正統其實在唐王之前,有不少當皇上的都拜佛,可是下場都不咋地。”
“這事兒不能忍。無論是哪一邊都不肯賣了祖宗去拜外國神仙,於是當時袁天罡、李淳風兩位法師做裱,寫了青書祭天,和九黎一族公約天下共抗胡教。”
“當然了,小雞不尿尿,各有各的道,最後還是鬧了個不清不楚。現在搞的和尚們自己都亂七八糟的分不清誰是誰了,”,戴叔叔看著章晉陽聽得認真,從炕櫃裡端出一盤瓜子來,示意他邊吃邊聽。
“所以有唐一代,是九黎最風光的時候了,那時候天下豪俠無數,就是現在留下的傳說也是唐朝最多。”
“不過有句老話說得好,樂極生悲啊。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九黎一族的人愈來愈少,後來沒辦法,只能把族人託付給神仙道教導。因為,有好多祖上傳下來的東西傳不下去了,只能等著後來再有族人會和祖上一樣的神通才能練啊。”,說到這裡,戴叔叔有些唏噓,吞雲吐霧的感慨了半天章晉陽聽得入了迷,壓根沒注意他什麼時候有點著了一根菸。
“從此以後,這天底下就傳下了規矩,各家看好各家的娃,誰家出了九黎人,就送到山上去學藝。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不是為了貪心那榮華富貴,而是為了,有了榮華富貴,能多生孩兒,給家族開枝散葉,實在也是迫於無奈啊。”
“總之這個規矩傳到現在,輪到你們去薊京,也算是上山學藝了。”
“啊?不是,戴叔叔,你的意思是我和戴遼都是九黎族唄?那我爸我媽咋沒和我說過這個事兒呢?”,章晉陽當故事聽的,反正聽起來“九黎”總比變種人好聽不是。
“嗨,這個事兒,怨不得誰,九黎一族沒發現異常之前,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再說也有個稀奇事,就是雖然各樣的神通可以祖傳下來,但是那一輩能會,這個事沒準兒。”
“你比如說我家,那孩子出生我就知道不一樣,因為我爺爺就是九黎人,在我小的時候是見過的。可是我爸和我,都是正常人,沒啥特殊的,到了戴遼這兒,又是了,這樣的很普遍了。”
“像你家不知道多少輩兒沒出過九黎,再加上上兩代人的戰亂,丟了祖傳很正常的額,不過不用擔心,總有引路人的。引路人就是把你帶上山學藝的人。”,戴叔叔終於掐滅了煙,舒暢的伸了個懶腰,看來這個事在他心裡憋的久了,說出來心情好不少。
“那個,戴叔,這是和我們倆參加武術大賽有關係嗎?是九黎都不許參賽是嗎?”,章晉陽還是問了下參賽的事,他倒不是想參賽,而是覺得國家好像對他這樣的人單有一套政策。
“你這孩子平時挺靈的怎麼這事就這麼拗呢,都說了你們是天生神通的人,和一幫凡夫俗子打擂,還是小孩子,還要臉不要?欺負人也不帶這樣的吧?”,戴叔叔努力做出氣憤的樣子,但是看起來很不以為然。
“那麼戴遼去國防科技大學也是一定了嘍?就是他太爺爺給訂下的規矩唄?”,章晉陽想起自己和戴遼的表現一樣,但是師傅卻說他要去國防科技大學,而自己卻要去科大少年班,這差距也太大了。
“嗯,沒錯,是這樣的。按照家裡的說法,只要是有傳承的,就要去傳承地學藝。比如sc的一般都去青城山;沒傳承有祖傳的,就要進武舉,然後當兵做將,奉節白虎堂;像你這樣傳承也沒有,祖傳也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