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果然不同凡響,天朝大軍耳目靈通,也著實令小臣大開眼界啊。只是,不知大帥如此急著禮賢下士接納小臣,所為何事呢?我吳越想來尊奉中原,但有可以配合,無論是糧秣餉銀、年年進貢不曾有缺,還望大帥示下!”

“富陽侯過慮了,哪裡是我大周有所求!富陽侯還不知道吧,吾皇今年2月初登大寶,3月底的時候,錢王嗯,也就是你叔叔已經遣使入供了。海路行進不易,錢王還如此恭敬,實在可稱是諸侯表率!那一次,錢王進貢黃金五千兩、白銀五萬兩、南海香藥三萬斤、上等東珠一百顆、珊瑚翡翠、瑪瑙琥珀不計其數。吾皇對錢王的禮儀甚為滿意,當場敕命為錢王換敕續封為吳越國王、加三千戶食邑、實封五百戶。”

藩國的國王這些,在改朝換代之後是要重新追認的,後漢朝封你為吳越國王、到了後周朝自然要換新的敕命,這些都是外交和禮法上的常識。至於李重進口中說的那份貢禮,錢惟昱當時還在做人質,所以九叔錢弘在中原周朝剛建國的時候派去了什麼使臣送了多少禮物自然是不得而知的。現在聽李重進轉述,想來九叔還是費了不少銀子的,這麼多東西加起來,只怕沒有二三十萬兩根本辦不下來。

要知道後來北宋真宗年間、宋朝和遼國簽訂的“檀淵之盟”所確定的歲幣也不過是“銀絹三十萬”,那是以整個統一後的北宋的國力支付的,而如今同樣一筆錢要一個只佔據了浙江和福建地區的地方諸侯小國付出來,那可不是一般的財政負擔了。

要知道五代時候連年戰亂,人民被屠殺得很慘,戶口和稅賦的流失都很嚴重,而且各國財政收入中用於軍費支出的比例也比和平年代高的多。如果是換做南平或者亡國之前的閩國,把整個國庫刮地皮打包都不一定湊得出十萬兩銀子。兩相比較之下,這一筆的進貢著實讓中原人感受到了蘇湖杭越一帶的富庶程度。

“既然不是錢糧有缺,小臣實在不知有什麼是我吳越可為大周貢獻的,還望大帥明示。”

“哈哈哈!富陽侯說得詼諧,難不成在你眼中,我大周每次找到藩國,都是去化緣的麼?實不相瞞,這次是好事啊。”

李重進明顯是喝酒喝得有點高了,說話上變得愈加豪放,他本來就是武人,禮節上不講究,所以言語間插科打諢的詞都多了起來。錢惟昱是練就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的,當下也不計較,只是慢慢套話把李重進想要告知的訊息弄明白了。

第65章 泛滄海

原來,年初錢弘派人去後周觀禮恭賀的時候,後周因為朝廷草創百廢待興,所以也失了些計較,當時只是把“吳越國王”還有“鎮海軍、鎮東軍”等節度使的頭銜給了錢弘,其他沒有來得及討論封賞。

後來,到了秋收之後、朝政漸漸穩定,拾遺補缺的事情也漸漸展開了。這時,有禮部的官吏跳出來,說發現了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原來,當年後晉朝末年的時候,曾經冊封過錢弘佐、也就是錢惟昱的父王“天下兵馬元帥”的頭銜,後漢朝劉知遠雖然只登基了半年,但是好歹也草草地把這個任命補上了,所以錢弘佐算是後晉、後漢兩朝的“天下兵馬元帥”。

雖然,這只是個虛職,實際上哪來的“天下兵馬”給吳越人統帥,不過這也已經是一個沿襲五代的“國際慣例”了,在十國當中,因為吳越和馬楚始終都是不稱帝的,在外交上尊奉中原,所以這兩國的君主都會受到中原在名分規格上的特別優待,冊封一些和平年代明顯不會有的高階官職。

比如“南面行營招討使”、“天下兵馬招討使”、“天下兵馬都招討”這一類官職,五代以來基本上都會給楚王。而“東南兵馬元帥”、“天下兵馬元帥”這樣的官職則會授予吳越王。

如今,馬楚已經在後漢末年因為內亂被南唐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