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的貨幣是五銖錢。
當然,金銀這種貴金屬也開始流通,主要被製作成各種珠寶器皿,又或者被製作成銀餅、金餅、馬蹄金,作為上層互相贈送、賞賜的珍寶。那些豪強大族珍藏的財寶中就有一些馬蹄金。
王莽時期進行了貨幣改革,規定黃金重一斤,值萬錢。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
只是,王莽當時的改革,多少有些違背了經濟規律。由於黃金、白銀的儲備量不足,使得金、銀並沒有作為貨幣流通開來。但這也給金、銀、銅的兌換比例提供了一個重要參考。
到了現在,金、銀的兌換比例仍舊為1:5。
將來要想賄賂買官,拉著大車的五銖錢當然不太方便,還是這些馬蹄金更好用。
就在陸誠用心經營消化所得的七座城池之時,中原各路討伐黃巾軍的將領,也紛紛得到了朝廷的封賞。
只是,朝中有宦官把持朝政,論功行賞之時不看功勞大小,反而更加看重誰上供的錢多。
劉關張三兄弟四處征戰,立下的功勞也不少,可最終因為沒有靠山,也沒給上面送錢,只得到了一個安喜縣尉的官職。
孫堅因為有人脈關係,得了個別郡司馬。
曹操出生於官宦之家,得了個濟南國國相,治下十餘縣。
至於董卓,在黃巾起義之前就身經百戰,早期曾擔任羽林郎,後又因功拜郎中、西域戊己校尉等官職,還擔任過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在西北經營多年。
其實,董卓出身並不算太好,其父親做過縣尉,後又離職回鄉。年少時的董卓喜愛行俠仗義,結交朋友,曾與羌人首領交好。
後來董卓回鄉種地,一些羌人首領前來看望董卓,董卓便帶著他們一起回家,殺了自家耕牛款待他們。那些羌人首領十分感動,回去之後一起湊了千頭牲口回報董卓。
在隴西郡擔任官職期間,董卓領兵大破來犯的胡人,讓胡人不敢來犯。後經人推薦,官拜羽林郎。董卓頗有武力,力大無窮,騎射功夫更是了得,經常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之時,可左右射擊。
相比之下,年少時的曹操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修學業,是個標準的紈絝子弟。
可就是董卓、曹操這樣的兩個人物,同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的結局卻大不相同。
只能說,世事變幻,人生無常,歷史有時候比小說更加曲折坎坷……
:()漫遊影視諸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