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枯的發言被負責傳話的小廝謄抄在紙張上,轉交給外頭的說書先生,說書先生一看到上面的內容,便擺出一個苦不堪言的神情,繪聲繪色的新增起了關於旱災、蝗災、水患的慘事,坐下有不少人是知道這些的,也有些跟著主人家前來的老奴僕,自己就是這幾次災害之中活下來的人,聽著說書先生在上面說,自己先垂下淚來。
有人帶動情緒,便自然而然感染到了周圍的人,一時間,戲棚處,哭聲不絕。
——地呢?
百姓可以種的那一畝三分的薄田,到了誰的手上?
魏朝尊佛,魏武帝之後為了重新振興佛教,後繼者頒布了比丘可以得到二十五畝田地,比丘尼可以得到十五畝田地——至此,未曾來得及被世家瓜分的田地,盡數落入寺廟之手。
魏朝末年起義不斷,衝擊了世家對土地的控制權,加上燕朝的建立,又是靠著手握兵權大量殘殺世家來平定叛亂,在大周初立國祚的時候,世家握有的土地,已經遠沒有當年那麼多了。
也許是怕那所謂的「報應」,也許是因為佛寺平時做的善事也算是「有目共睹」,大周、燕朝、起義軍,三股勢力都不約而同的忽視了佛寺佔地。
以至於先帝時期,天下土地有大半數記錄在官中,收歸朝廷所有。一部分依然歸屬於歸附的世家之後,卻另有近一半,全部為佛寺私地。
事已至此,圖窮而匕見。
那鋒利的匕首,已經架在了在場所有僧人的喉舌之上。
——要否認嗎?佛寺佔地,切實是給大周的百姓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要承認嗎?那麼下一秒,那個站在榮枯身後的,對著所有人露出利齒的黑影,又會接著做出什麼來?
他們在踏入這個會場的時候,就已經被安排明白了——無論這一場辯論的結局如何,他們都是被擺在寧王殿下刀俎之下魚肉。
這十五位高僧,是代表大周十五道所有寺廟被選出來的,來的時候不乏有歡天喜地,以為皇帝之女真的是篤信佛法,想積累大功德好來世投個男身的。
如今他們只覺得身上一陣陣發寒。
他們不僅代表著自己,還代表著德高望重的高僧們,對於寧王殿下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持認可的態度,還是反對的態度。
若是認可倒也罷了……若是反對……他們將會面對什麼?
關鍵還在於,若是駁斥榮枯,無論是在佛典教義上,還是在作為一個人最為基礎的良知上,都是過不去的,在外旁聽的善信們、高官們,自然會把「佛法」當做是給偽善小人的遮羞布,從根子上刨爛了佛所倡導的「慈悲」。
——這是不應當的。
在一片寂靜之中,清海蒼老的聲音又再一次響起:「法師……所言極是。我九龍寺願意向殿下交付全部田產地契,絕不會在助長滋生苦難之行。」
事已至此,他還有什麼看不清的呢?
站在那胡僧榮枯身後的巨大陰影,操持這一切的幕後黑手——為的是什麼?
清海年輕的時候也曾經熟讀史書,對於史家筆法頗有鑽研,大家都知道魏武帝時期有規模最大法難,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魏武帝之前,還曾經有過三次規模不小的法難——究其根本,只是因為佛寺大量積蓄、兼併田產,囤積財富卻又沒有世家顛覆朝堂的實力所致。
佛倡導的東西讓他們不能做很多事情。
而這個時刻,又一次在這個時代來臨了。
——決不能重蹈法難的覆轍。
這就是清海這一刻腦內無比清晰的想法。
而李安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寧王殿下,願意選擇以佛抑佛,其實也是對於他們的一種敲打和試探。
——你若順從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