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就這麼錯過了,作者完全可以提前幾章就開始這種猶豫的鋪墊,讓讀者看著石越在這個問題上猶豫掙扎難以取捨,最後因承受不住壓力脫口而出。
當然,我說的這幾點,都是針對網路版而言,如果實體書改過來了,自然皆大歡喜——但我對此能否實現深感懷疑。除非是初學者,否則一個作者的強項和弱項幾乎是很難改變的,改變的只是揚長避短的技巧而已。
然而一部作品,只要有一個足夠耀眼的閃光點,耀眼到讓其它所有的缺點都被人無視,就足以成為一部傑作了。
《新宋》就是這樣一部傑作。
網路上回到過去改變歷史的作品很多,偏偏《新宋》這麼特殊:
很多人都想在疾風驟雨的亂世中改變歷史,偏偏《新宋》選擇了治世。
很多人都相信中國古代的王朝必然是**暴虐黑暗的,偏偏《新宋》指出不是每個朝代都那麼水深火熱。
很多人都興沖沖的跑去和歷史上的名將一決雌雄,偏偏石越要和古代名臣大儒進行思想上的交鋒和交流。
很多人喜歡用科技和武力獲得生殺予奪的權力,偏偏石越運用的是新儒學思想,爭奪的是思想界的寶座。
很多人相信只有暴力和流血才能創造一個理想的世界,偏偏《新宋》嘗試用人文啟蒙與溫和的改革來挑戰歷史。
很多人都贊同《新宋》的觀點,但是卻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寫不出這樣的作品。100個寫手裡面,有80個都能寫出一場伏屍百萬的戰爭,有99個都能樂滋滋的告訴古人地球是圓的蒸氣能頂開水壺蓋;卻沒幾個人能知道《論語新解》這樣的東東,也沒幾個人知道程顥、程頤有什麼區別甚至到底是什麼人。
《新宋》和大部分改變歷史小說的區別,就象是中國古代政治理論中“王道”與“霸道”的區別。而自從1848年以來,中國內部大部分的思想交鋒政治博弈,都源於全體中國人在改良與革命、溫和與激進之間分歧和爭論。是選擇疾風暴雨的暴力革命?還是選擇溫和緩慢的改良啟蒙?這實在是個艱難的選擇,直到現在,也很難說這兩種選擇誰勝誰負。只不過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的教科書更傾向於暴力和流血的革命,更喜歡用階級鬥爭式的眼光看待歷史看待政治看待文化。很多人也許政治觀點不同,卻不知不覺地沿用了這種思維方式,以為世界就是這樣的世界歷史就是這樣的歷史,殊不知歷史學界早已對此進行了反思和揚棄。新宋最大的價值,就是一部“歷史科普讀物”,告訴讀者世界並非一成不變、歷史絕非如此簡單生硬、暴力和流血並非那麼有效、思想與文化也不是那麼蒼白無力。……
很多讀者無法認同《新宋》的這種架空,認為必然失敗。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看看最後能有多少讀者信服《新宋》的結局。
只不過我所感興趣的,不止是《新宋》的結局,還有《新宋》結局之後的未來。
“資本主義也罷,社會主義也罷,都是些抽象的東西,我的小說對資本主義萌芽和工業革命的興趣很有限,那些都是西方中心論的產物。歷史有無數種走向,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過是人類恰巧碰上的能夠勉強執行的東西,我的小說不會去追求這種東西。我並不想寫一個文藝復興至工業革命的濃縮版。”
——以上摘自《新宋》序
作者志向可嘉,然而我對此深表懷疑。客觀的講,無論《新宋》的結局是什麼,只要想讓情節基本合理,作者就很難避開資本主義。當然,真正的變化,也許發生在石越百年之後,小說可以結束,但我們的思索無法停止。
新宋的演變方向是由兩個因素所決定的,一個是石越,另一個是當時的現狀。石越之所以能在宋朝平步青雲,靠的是自己比古人多了千年的經驗和知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