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之後,張文和許萍老夫妻倆種下去的那四種高產農作物,都陸續開始成熟,緊接著他們便趕緊聯絡司徒英。
並透過司徒英,將東西上獻。
這是他們早先便約定好的事,即便司徒英也有點心動於推出高產農作物的功勞,但出於考慮到他現在名聲已經不小,如果不想造反的話,搶這份功勞純粹屬於畫蛇添足,甚至平白惹人忌憚。
所以思慮再三之後,終究還是沒有違背當初的約定,把東西送到了朝堂。
來源則是改為海外良種,為張家先祖發現,帶回國後又培育數代,使其適應本土環境的同時,改良口感,增加產量,今得遇明君,特地獻上良種等等。
而已經年過六旬的當朝皇帝,此時正發愁於自己文治武功都不行,死後恐怕很難青史留名,只能混箇中庸之君。
收到這訊息後,雖然不太相信產量會那麼高,但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專門派了御史,大內太監,皇族暗衛三路人馬,前往查驗。
但事實就是事實,並不會因為派來查驗真假的人或多或少,而有所改變。
再加上還有專門種在大水缸裡的幾株實驗樣本,快馬加鞭送到京城,直接給皇帝來了個眼見為實,這些情況疊加到一起,真真是再不信,也得信了啊。
正常情況下,接下來應該先稍微給點小獎勵,然後把種子拿到京城附近的皇莊再次實驗種一遍,甚至於前往全國各地適宜種植這四種新農作物的地方都種一遍,徹底確定產量無誤,能夠種植之後,再給予最後的獎勵,封侯都夠。
沒有足夠農業方面的人才支撐,那四種高產新農作物,未來的產量必然會不斷的減少,如果再出現一些病蟲害之類,更是會有大問題。雖然短期內不會出問題,但他們也不能只考慮短期,怎麼都得為未來可能發生的一些事提前做些準備,儲備一些人才,免得事到臨頭沒人用,到時候想緊急培養也來不及。
畢竟良種也是會退化的。
想把自己女兒嫁進他們家。
也不影響大家打心底願意與這樣的人結交,做朋友,畢竟人家那麼大的潑天之功都不心動,還有啥不值得信賴。
除此之外,這件事還給張家帶來了不少麻煩,那就是他家門檻都快被人給踏平了,以及想聯姻的是絡繹不絕,就連一些世家勳貴,甚至於皇子都開始派人私下聯絡打探,想要與他們家聯姻。
怎麼說呢?
張澤則是沒有出家,他自己很有主意的與他師傅商量了一番,然後直接在他師傅家相親,最終與司徒家一個因為父母接連去世,守了六年孝,同時也被別人家覺得晦氣,一直沒嫁出去,今年已經二十三歲的旁支司徒芳,結了婚。
張澤和張慧則是在依舊攀科技樹。
世人現在普遍認為,司徒英收張家三個子弟為弟子的原因,是在於發現了他們家擁有高產良種這件事,把必然能立大功,死後說不定還能享受全國祭祀的張家子弟收為弟子,純粹屬於投資。
接下來吧,張文和許萍夫妻倆依舊在種田,只不過種田之餘順帶著收了些弟子,並打出農家的旗號,將一些雜交育種之類的知識,傳授給那些弟子們。
或者讓自己兒子娶他們家孫女。
沒辦法,民以食為天,哪個皇子要是能把他們家拉到自己的戰車上,絕對能極大增加自己這邊的砝碼,而且要是再過幾年,四大新糧徹底推廣出去後。
至於暗地的風起雲湧,他們家沒那麼敏感,再加上還有司徒家庇護,以及曲潔的庇護,所以自然危害不到他們。
許萍為安國夫人。
但是吧,當今皇帝覺得,自己年紀也已經不小了,說不定哪天就駕崩了。
未來哪天要是想結婚再還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