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總,您說的是真的?真有一套房子?”整個專案當中有不少年齡不小的博士生,大約有20多個,這些博士生的年齡很尷尬,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可還在上學的他們收入並不高,房子更是想都別想,可現在,不過就是做了個專案,竟然有了一套房子外加10萬的現金?
林錚非常瞭解這個念頭的科研人員的家庭條件和收入狀況,要不然國內有點才能的搞科研的人但凡有機會就往國外跑,實在是國內的科研條件太惡劣了,笑著道,“我林錚的信用應該還值幾毛錢吧?對了,如果大家畢業之後有意願到我們公司來上班,我們公司不但保證科研費用,還能給大家保證每年不低於8萬的年薪以及一輛配車。”(未完待續……)
第319章 一條金光大道
“林總,您沒開玩笑?”參與到這個專案當中的幾名中科大的博士生哆嗦著聲音向林錚問道。
對於95年的科研工作者們來說,他們的日子其實也沒比前些年那個“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年代的科研工作者好到哪裡去,原因很簡單,國家大多數的科研工作者都集中在國有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國家的財政不寬裕,撥給科研院所的經費少的可憐,有些科研院所連人員的基本工資有時候都發不出來,至於國企……咳咳,我們就不要討論這個問題了吧?
在這種大前提下,大批的科研工作者出國也就成了一件情有可原的事情,畢竟比起國內,國外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書評比國內好的實在是太多了。
但出國畢竟是背井離鄉,生活在一個與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國度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的國家裡,單單是心靈上和生活習俗上的那份巨大的差異就足以讓人發瘋,對於巨大多數的科研工作者來說,與國外相比,哪怕國內的條件稍差一籌,只要能夠保證他們的生活和科研,他們其實也希望留在國內。
如此一來可想而知,當一家企業開出了8萬年薪和一棟房子、一輛汽車的條件來招徠人才的時候,帶給他們的震撼是如何的強烈。
“我說了你們可能會懷疑,但與你們一起搞這個專案的同事當中,有不少是來自我們公司的吧?喏。比如老陳,他現在的年薪有14萬,公司給他配了一輛富康轎車和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年初的時候他協助公司完成了一個科技攻關專案,拿到了2萬的獎金,並且靠著這個科技攻關專案,每年還可以拿大約6萬的分紅,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有20萬。”
“陳哥?您一年真的能有20萬?”聽林錚如此說,一眾博士生們的目光齊刷刷的落在了那位來自聯創科技的陳博士身上。
陳博士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呵呵。差不多吧,我還負責與德州儀器那邊的同事一起開發VCD解碼晶片的國內工作部分,估計到年底這個專案就能完成。按照公司的規定,到時候我一年能再多拿10萬。”
那就是……一年30萬啊!有個年輕點的博士生實在受不了這個刺激,嗓子眼裡“咕嘍~~”響了兩聲,整個人差點兒軟到地上:自己一個月才不到1500塊錢。自己一年的薪水甚至還沒有人家一個月的薪水多。大家都是搞科研的,怎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這麼大呢?
嗯,這位只是極端一點的,不過其他人的情況也著實沒有好多少,一個個望著林錚的眼睛都是綠的:剛去就有年薪八萬,一套房子外加一輛車,幹上幾年就能有年薪二三十萬,比呆在國有性質的科研院所裡面強的多了。人這一輩子求的什麼?還不就是能將自己的這身本事賣個好價錢嗎?不少人已經開始在盤算著如何藉著這個機會和林錚拉好關係了。
聽著林錚在誘惑自己的學生,李逸平頓時就急了。衝上來對林錚道,“林總,小馬可是我們學校著重培養的人才,你可不能這麼不地道。”
“李主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