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扶起陳邦彥,龐嶽又對其身後的幾名武將道:“諸位將軍也不必如此多禮!殺虜本就是我湖廣鎮將士之本份。再者,我等同為朝廷武將,相互支援、幫襯也是應該的,諸位不必如此放在心上。”

龐嶽輕描淡寫地一說,陳邦彥卻是頗具感慨地道:“定武伯不禁素有勇略、戰功卓著,想不到為人也如此謙和、大義,著實令邦彥歎服!”

寥寥幾句寒暄之後,雙方的距離便立刻拉近了許多。龐嶽也是第一次見到了這位歷史上“嶺南三忠”之首的真實外貌。眼前的陳邦,大約四十多歲,中等身材,臉型寬闊,濃眉大眼,與這個時代的其餘大明文官一樣留有長鬚,面相儒雅而不失威嚴。眼神中的堅毅、沉著幾乎能給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

對陳邦彥,龐嶽是一向懷有敬意的。他清楚地記得。陳邦彥是廣東順德人,自幼聰明勤學,十八歲便考取秀才。但之後屢次參加鄉試卻均落榜,於是隨父在大良設館授徒,人稱巖野先生。在講學生涯中,陳邦彥精研各種典籍和經世致用之學,並且在治學之餘還密切關注國家大事,對各種政事也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甚至連附近的地方官員也經常就政務來垂詢他的意見。後來。清兵入關,弘光帝即位。面對多舛的國勢,陳邦彥結束講學。針對時局,精心撰寫了數萬言的《中興政要》,具體開列了三十二條抗敵救國方略,躊躇滿志地隻身赴南京進呈弘光帝。並在前往南京的路上寫下了意氣豪邁、筆墨酣暢飛動的賦別之作《舟發珠江承諸子攜酒餞送次韻賦別》:

揚塵伐鼓發江干。變徵聲高七月寒。

夜渡可能知大漠?日邊何處是長安!

杯因惜別兼賢聖,策為憂時雜管韓。

燕石自慚仍躍冶,歸來休笑舊儒冠。

但是,陳邦彥的滿腔報國熱情卻被弘光帝以輕蔑的一句“褐衣徒步一迂儒”而拒之千里之外。後弘光朝覆滅,隆武帝在福州即位,陳邦彥前往福州參加了隆武二年六月份舉行的鄉試,得中第七名,被隆武帝任命為監紀推官。後又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在清兵大局入侵福建前夕前往兩廣募集勤王之師。去年底。李成棟率軍侵入兩廣,陳邦彥便留在廣東組織義師抗清。

最讓龐嶽欽佩的還是陳邦彥堅定不移的抗清信念,自從舉起義旗反清之後,無論遭遇何等變故都未曾動搖過。在原來的歷史上,清兩廣巡撫佟養甲曾偷襲陳邦彥老家順德,抓獲了在龍山避難的陳邦彥的兩個兒子陳和尹、陳虞尹以及陳邦彥的一個小妾何氏,並將他們作為人質招降陳邦彥。但陳邦彥卻在招降書上凜然批覆:“妾辱之,子殺之,皆唯命。身為忠臣,義不顧妻子也。”後來,李成棟攻陷清遠,陳邦彥和總兵曹天琦等人被押往廣州,再次拒絕佟養甲的多次招降,在寫下《獄中五日不食臨命歌》:“天造兮多艱,臣之江也滸。書生漫談兵,時哉不我與。我後兮何之?我躬兮獨苦。崖山多忠魂,先後照千古!”之後從容就義。

在前世,龐嶽曾為陳邦彥一系列的事蹟而深深感動過,併為其壯烈就義的結局而感到痛心、遺憾。但令龐嶽感到慶幸的是,在這一時空,自己率軍及時趕到清遠,救下了這位抗清義士、赤膽忠臣,避免了之後的一系列悲劇。

“定武伯,讓我來為你介紹一下這幾位將軍。”正當龐嶽頭腦中萬千思緒飛過之時,陳邦彥又道,“這位是清遠團練總兵曹天琦將軍。”

“末將曹天琦見過定武伯!”曹天琦向龐嶽抱拳道。緊接著,其麾下的幾名將領不用陳邦彥介紹也主動向龐嶽通報了姓名、職務,並一一行禮。

介紹完曹天琦,陳邦彥又微微轉向了另一側:“這位是……”

沒等陳邦彥說完,龐嶽便笑道:“這位就不勞煩陳大人介紹了,這是韶州總兵王東日將軍,原來與我同為靖國公部下,算得上是多年的老相